浅析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质量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9
/ 2

浅析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质量管理

张甲 1 秦磊 2

1. 莘县黄河河务局 山东省聊城市 252400

2.阳谷黄河河务局 山东省聊城市 252300

黄河委员会提出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终极目标是为杜绝“豆腐渣”工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的一个庄严的承诺。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质量管理在防洪工程建设管理中是重点也是难点,质量控制措施得力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维修养护质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水管体制改革的深入,强化质量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质量有保证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质量管理组织的建设、技术保证、思想保证及质量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黄河水利工程;三制;维修养护;质量管理;工程成本;健康生命

一、加强领导,落实堤、坝责任制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管单位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维修养护质量管理工作,根除“重建轻管”的粗放式管理格局,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堤、坝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合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

二、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

严格执行黄委《黄河堤防工程及河道整治工程管理标准》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维修养护工程未经验收不得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

三、深入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

“三制”改革以来,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性越来越强,有关工程建设管理法律法规、规范规定相继出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部门规定等应运而生,而上述规范规定从编制的原则、编制的方法、编制的深度,编制的立场、编制的时间以及对工程建设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上均不尽相同,甚至有些国标和行标在某些方面还有相矛盾的地方,这就为工程维修养护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正确运用和把握带来一定难度。这也是在维修养护质量管理中遇到的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在运用规范方面,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同一时段内颁布实施的规范,应首先执行高级别的规范,尤其是当行标和国标发生冲突时应执行国家标准,部门规定与行业标准发生冲突时应执行行标。二是从颁布实施的时间上看,同一级别的规范规定,颁布实施较早的要服从颁布实施较晚的。因为最新颁布实施的规范规定大多是在以往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吸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修编而成的,应该对工程建设实际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适应性。三是从规范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上讲,较高级别的规范一般原则性较强,大多是从宏观方面进行控制,相应的其可操作性相对较差,而级别较低的规范的可操作性则相对较强,因此:在两规范没有原则冲突的情况下,为便于操作易使用级别相对较低的规范。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维修养护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维修养护,从各个方面来保证工程维修养护质量。在进行招标投标时,要严把资质审查关,不允许任何无水利水电工程资质的承包商承担维修养护任务;不仅要看投标单位的资质,更要着重其实际业绩。特别要重视工程项目的资源配置是否到位。杜绝层层转包,主体工程不得分包,分包商必须要满足相应资质要求。要加大对监理单位监管力度,切实改变少数项目监理不到位的现象。

四、严格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志、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

(1)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

(2)施工日志:在维修养护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志,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

(3)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就质量管理规范的准确运用问题,一是严格执行设计文件中规定的质量管理规范。在工程设计中对适用的技术规范一般均有明确的说明,其在工程设计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质量标准均与所提到的技术规范相符,应该作为建设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基本依据。二是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和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合理运用规范。

(4)技术复核:在维修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配足配齐必要的检验、检测、测量、计量等仪器设备,并要随时注意对仪器状况的控制,以确保各种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质量检验仪器设备,是评价施工质量的物质基础,是人们赖于检查施工质量的必不可缺少的工具,高质量的检测仪器,能真实地反映施工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质量数据,从而引导人们正确地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原因,进而提出正确的修正措施,以达到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质量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保证率。从检测仪器、检测手段、人员管理、资料管理等诸多方面,力求实现最大程度的现代化、科学化,从而提高工程维修养护质量保证率。

(5)材料检验:维修养护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如土方(砂土、红土)、石料(块石、料石)、水泥、细骨料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施工质量。

(6)技术档案:加强工程维修养护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注重档案的管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档案资料是历史的记录,它来源于工程维修养护全工程,是工程维修养护的真实记载和反映。它不仅在维修养护过程中的质量评定、事故原因分析、索赔与反索赔、阶段与竣工验收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工程维修养护后的运行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依据和条件。为了系统地积累维修经验、资料的需要,应从工程维修养护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维修结束,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可擅自修改、增补;借助工程维修养护资料和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过去、把握和服务现在、预见和指导未来。因此,我们在注重工程维修养护的同时,必须注重维修养护资料和档案的管理工作。①注重维修养护资料的形成过程。工程维修养护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留下活动的“痕迹”,避免以往那种“也说也做不留痕迹”的不科学的做法。②要体现维修养护资料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及时性”。维修养护资料整理和档案管理工作要与维修养护进程同步进行,以确保维修养护资料和档案材料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③要注重维修养护资料和档案的“真实性”。一是要切实提高对资料和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增强责任意识教育。三是规范维修养护资料和档案管理行为,保证资料和档案形成、收集整理的及时性,杜绝事后补充、完善,甚至弄虚作假伪造维修养护资料和档案的现象。④要高度重视维修养护资料和档案的移交工作。以免维修养护资料和档案遗失。一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移交。二是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和规定的程序进行移交。三是维修养护单位资料必须经监理单位审查合格后移交。四是审查和移交必须履行必要的签字手续。

参考文献:

[1]刘欢.水利工程维修常识问答[J]科技教育,2014,89.

[2]唐艳丽.浅谈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程的项目管理[J]水利治理,2013,05.

[3]王磊.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科学化的探讨[J]工程养护,2015,69.[4]孙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程的项目管理[J]水利治理,20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