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9
/ 2

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研究

余建国 刘俊霞 何戎 阮琴

重庆市忠县中医医院 重庆 4043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在常规康复治疗与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灸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计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康复治疗与训练对照组(n=37)与采用针灸治疗干预实验组(n=37),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VAS评分、水肿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可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针灸;康复训练;偏瘫;肩手综合征

偏瘫属于脑卒中、脑外伤常见后遗症,可伴发肩手综合征。肩手综合征典型表现为上肢水肿、疼痛、关节半脱位、活动受限等,多发生与偏瘫后1~3月,发生率高,约为12.5~74.1%,对患者预后存在严重不利影响。本病发病机制直径仍然为完全明确,但考虑和交感神经作用、局部炎性反应等相关[1]。对于肩手综合征,临床多采用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处理,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仍然不理想。中医在治疗肢体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故考虑引入针灸进行干预。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4例为对象,评价了常规康复治疗训练与针灸治疗干预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计74例。纳入标准:(1)满足偏瘫诊断标准;(2)偏瘫后并发肩手综合征;(3)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4)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合并肩周炎、颈椎病者;(2)存在其他可诱发疼痛疾病;(3)不同意参与研究。本组74例患者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34~75(52.11±14.40)岁,病程0.5~4(1.83±0.35)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康复治疗与训练对照组(n=37)与采用针灸治疗干预实验组(n=37),分组后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使用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细胞药物治疗,并进行营养支持。康复训练时,先进行良好功能位的摆放,并进行患肢的被动-主动活动,对患肢进行按摩,鼓励患者开展Bobath握手上举联系,对手指向心加压、缠绕,并每日冷热水交替浸泡刺激[2]

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并行针灸干预,穴位选择患侧受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手三里、曲池穴、肩髃穴,并取手太阳小肠经的肩贞穴、天宗穴,另取手少阳是三焦经的外关穴、肩髎穴,配合头枕健侧运动区,针刺后留针20min[3]。另外使用电针仪进行穴位刺激,根据患者耐受能力控制好强度,如果出现肌肉疲劳,及时减少刺激强度,通常控制在感觉阈与痛阈之间即可,每日针灸1次。两组均在治疗6周后,评价疗效。

1.3观察指标

  1. 临床疗效,上肢水肿、疼痛均完全消失,活动正常,判定为显效;症状改善,关节活动轻微受限,未见肌肉萎缩,判定为有效;症状、关节活动受限未见明显改变或加重,肌肉萎缩明显,判定为无效。(2)对比临床指标,设定为VAS评分、水肿程度评分、FMA评分与BI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临床疗效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表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实验组

X2

P值

37

37

17(45.95)

26(70.27)

-

-

13(35.14)

9(24.32)

-

-

7(18.92)

2(5.41)

-

-

30(81.08)

35(94.59)

8.541

0.003

2.2临床指标

实验组VAS评分、水肿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表 (x±s,分)

组别

例数

VAS

水肿程度

FMA

BI

对照组

实验组

T

P值

37

37

4.14±1.42

2.20±1.40

5.9178

0.0000

2.48±1.10

1.16±1.02

5.3524

0.0000

53.17±8.68

61.78±8.72

4.2567

0.0001

52.40±7.11

64.35±6.52

7.5350

0.0000

    1. 讨论

    目前临床认为在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后将影响患者的运动中枢,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增强,并导致血管痉挛,影响局部营养输送,诱发肩胛、手腕水肿、疼痛,并随着神经末梢的传递作用,影响脊髓神经,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导致肩手综合征。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预防与处理对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有着显著意义,在治疗时需要注意减轻水肿,缓解疼痛与僵硬问题。早期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进行对症治疗,并开展康复训练,有一定的效果,但依旧不理想。本次研究中,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方案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水肿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针灸治疗效果理想。而该方案疗效理想的机制考虑为:(1)早期进行良好肢体位的摆放,配合按摩、运动,由于增加刺激,提高关节活动度;(2)冷热水交替刺激,可促进血管扩张与收缩,对缓解神经紧张有一定的作用;(3)压迫、缠绕手指,可促进静脉回流,改善血管的调节能力;(4)针灸配合脉冲电流,能够刺激对应穴位,有利于调节机体功能,增加镇痛、镇静的作用,且可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张力[4]

    综上所述,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方案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减轻患者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赖晓玲,陈斌.“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04):130-133.

    [2]刘犇.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4):180+190.

    [3]石磬.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4):82-85.

    [4]邓德宏,张春文.观察中药泡洗、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J].系统医学,2019,4(06):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