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五华“下坝迎灯”文化与学期教育相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把五华“下坝迎灯”文化与学期教育相结合

古晓霞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示范幼儿园 5144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开始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帮助幼儿更好的发展。在幼儿的教学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部分社会领域内容和要求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本文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五华下坝迎灯的文化为例,探讨如何在学前教育中融入文化教学。

关键词:五华下坝迎灯 文化渗透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幼儿所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其主要教育目标人群是3到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尚处于萌芽期,因此这个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对于幼儿往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 五华下坝迎灯文化

五华下坝迎灯闹元宵,流传于明朝成化年间。相传500多年前,下坝自然灾害严重,粮食年年欠收,人们生活困苦,村民不断外迁,人口日愈减少。为改变这一境况,周姓七世祖周瑄公(1440-1507),亲率年轻力壮的男丁和妇女挖泥筑坡,凿山引水,把油田万华洋漫畲河水,经油田、增坑等地引到下坝,全长30多华里,灌溉油田、太和、下坝等地水田3000多亩。由于工程耗资巨大,周瑄公传授村民用绿竹制作彩灯、花灯出售筹集资金,历时3年,明弘治元年(1488)元宵节当天完成引水工程。这条水圳是当时长乐县(今五华县)最早、最大的水利工程。为庆祝“周瑄圳”竣工,下坝村民组织迎灯闹元宵活动,一是庆祝“周瑄圳”竣工,牢记周瑄公功德;二是因为造“圳”卖“灯”,要把“灯”迎回来(客家话“灯”谐音“丁”),祈求下坝人丁兴旺。

“下坝迎灯”活动经过57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成为客家文化的杰出代表,有着重要的人文、社会和艺术价值。此活动把“家”的观念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旨在教育子孙后代饮水思源、弘扬祖德,爱国爱乡,建设家乡的思想,体现了客家人崇拜祖先、重礼重教、团结向上的客家文化。也充分体现了下坝周瑄公的后裔对本土客家文化的认同和客家人的寻“根”意识。2015年,“下坝迎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 中国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现状

1.教学形式的单一

现阶段,各个学校学前教育中都会出现“外多中少”的情况,主要体现在篮球、健美操和足球等现代文化为主流的教学项目,虽然这些项目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但是却忽视了传统学前教育项目存在的意义。例如放风筝、踢毽子等项目,如若没有将这些我国特有的项目作为教学重点,那么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不可否认,学前教育的开设中,需要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专业水平,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组织一些趣味性极强的教学活动,结合幼儿的基本情况去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从而避免出现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的情况。

2.弱化了传统文化精神

在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主观认为发达国家研究的技术项目先进,应该多多借鉴,于是在借鉴的时候,逐渐演变为照搬照用,弱化了自己民族的文化精神,使得课程教学活动缺乏文化内涵,也逐渐了削弱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具体认知。不仅如此,学前教育是一项竞技性质极强的活动,如若教师将功利性的思想灌输给幼儿,这无形中也会弱化学前教育教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受到利益驱使的活动一旦被赋予标签,也会导致传统文化受到负面思想的影响,其发展和生存空间也会受到限制。

3.人文修养的氛围不够浓厚

现阶段的学前教育教学中,技术层面覆盖的动作指导更多,而每项学前教育活动的历史发展和过程讲授偏少,在人文氛围不够浓厚的环境下,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较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不高。如若幼儿缺乏意识形态的指引,不仅不能提高幼儿的民族意识,还会导致幼儿不能更好的全面发展。学校是教育和培养幼儿的主要场所,学前教育教师要组织一些文化氛围强的活动,将阳光学前教育和爱国文化进行有效整合,让幼儿在文化的过程中也能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4.未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从当下的发展情况而言,教师的授课模式仍旧是填鸭式的教学为主,首先是教师示范、幼儿反复观看,单一且乏味,缺乏任何激情,也难以调动和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这样容易让幼儿产生厌倦心理。同时,单一的文化项目容易让幼儿产生精神方面的错觉,单纯注重外在的形式,缺乏对内在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合理的教学方法所导致的,使得传统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发展中受到了阻碍。学前教育教学不应该将侧重点放在外在形式上,而是应该将文化传统和教学理念融入现代的教学模式中,以培养高素质和全面性人才为目标,这样才能使幼儿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1. 加强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1. 合理选择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

国内传统节日是各个民族的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与创造的纪念日,在这些传统节日当中,寄托了广大华夏儿女的美好情感。但还是有一些封建思想存在于部分节日当中,基于此,我们幼儿园在选择节日主题活动时,科学遴选节日,杜绝节日中存在的封建糟粕,将五华“迎灯文化”等节日中的优秀元素发扬光大。这是合理选择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必须坚持的底线与原则。另外,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同时,还应当让幼儿感受一下其他国家的节日文化,如西方的传统节日以“玩乐”为主,这也符合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

  1. 家长与老师结合

幼儿教育不仅仅表现在幼儿园内部的教育,教师和家长需要相互配合,利用大自然资源,以及幼儿园内部的良好资源对其进行教育。家长和教师相互配合,保证幼儿可以在幼儿园中进行良好的学习,家长在生活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督促。社区资源,幼儿园内部,家庭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最终提高幼儿的教育。让家长、社区乃至社会成员在互动的过程中,能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营造幼儿成长的最佳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但是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和社会阅历都不同,教育子女的思想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对家长进行指导,并对幼儿教育的关心实践,利用教育走出幼儿园教学固定时空的束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

  1. 场景化文化教育

幼儿园在进行场景化教学时,教师应当树立起对孩子实时的观察意识,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理解,并且在交流和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观察幼儿的行为变化,积极参加相关的讲座和研讨会,学习幼儿心理的相关知识,丰富教学经验,加强对幼儿自主游戏的观察与引导。只有教师真正地了解幼儿,尊重幼儿,才能够理解幼儿的行为,教师对幼儿进行引导,从而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其教学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结语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基本的学前教育知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细致解读,学前教育教师要重视文化和教学的有效整合,真正在教学中弘扬文化精神。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当下,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让民族学前教育项目经过课堂实践和探索,焕发出一些全新的时代光芒,突显出民族学前教育大融合的发展趋势,符合现代学前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峰峰,如何组织幼儿园的参观活动. [J]. 学前教育.2011.01 [2]马杰,借鉴活教育思想实施责任教育. [J]. 学前教育.2012.12 [3]刘占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南中的幼儿科学探究-价值取向、目标与实施策略. [J]. 幼儿教育.2013.06 [4]凌春媛,幼儿园如何深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J]. 学前教育.2013.10 [5]刘桂英,根植经典文化 汲取传统营养. [J]. 学前教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