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1+X证书制度的轨道交通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3

基于 1+X证书制度的轨道交通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廖惠瑛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1730

摘要:为切实落实职教20条,深入推进产教协调育人,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对标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的轨道交通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适应智慧交通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贡献。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轨道交通 人才培养模式

  1. 建设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的要求(简称1+X证书制度),深入对接教育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和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印发《关于做好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 在国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时代背景下,按照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要求,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复合型技术技人才,积极探索可复制和推广的1+X轨道交通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轨道交通装备确定为高端制造业中的五个重要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已成为由交通运输工程、电气、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相互融合的战略性综合新兴产业。根据2019年全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中国轨道总里程为6730.27公里,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全球第一。从城市层面来看,2019年,上海以801.3 km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中国共有6个城市进入全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前十,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明显快于世界其他城市。成都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轨道是主题,依托多级交通线网,构建智能融合的多层次枢纽交通网体系。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将轨道车辆技术新增为参赛项目,体现了轨道交通专业群人才培养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

文献综述:通过中国知网,搜索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共有75篇文献,主要集中在制度研究、创新研究、实践研究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其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有15篇。刘纯超等认为,以校企双主体、学生双身份,构建1+X证书制度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与专业证书对接,形成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搜索1+X的专业群建设,有1篇文献,祝婕认为推进“智慧测绘”的建设,要将1+X证书制度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接,形成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建设方案。目前对1+X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

  1. 建设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立足服务成都产业发展,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遵循书证融通原则,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并重促进书证融通;遵循质量为上原则,严把证书标准和人才质量关;遵循稳步推进原则,从试点专业做起,稳步推进,防控风险。

  1. 建设目标

通过2020-2022三年的建设,重点围绕国家需要、市场需要、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以1+X证书试点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探索建设“学分银行”;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1. 建设路径

(一)明确试点专业“X”证书并试点运行。

在学校统筹下,对认定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进行严格遴选,通过论证,明确试点专业的“X”证书及考核认证形式。2020年成功申报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1+X试点并开展工作,2021年新增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轨道交通机电技术2个专业的1+X证书试点,2022年新增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的1+X试点。

明确合作企业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服务需要,面向学生、企业职工和社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同时,积极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合作,深入推进基于1+X的人才培养工作。

(二)创新“育训结合”的1+X人才培养模式

1.创新“育训结合”的1+X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对接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以培养现代产业新生力量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以订单导向、能力融通为指引,创新“育训结合”的1+X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产业,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强化职业技术技能,着力培养现代产业工匠。依托国际合作、技术研发、课题研究、科新创业,培育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工匠。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

2.完善基于1+X的轨道交通专业群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分析轨道交通专业群面向岗位,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若干门专业(核心)课程并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各专业做好专业教学标准与岗位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对轨道交通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梳理、科学定位,重构“1”与“X”深度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岗位课程”、搭建“专业群平台、拓展平台、双创平台”、全面纳入大学工、大思政、大工匠育人体系的四课三平台三大育人的课程体系。

(三)开发行动导向“课证融通”课程

1.构建行动导向课程

在分析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若干教学模块纳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优化教学模块的教学设计,推动“三教”改革,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每个专业根据证书要求制定若干门行动导向 “课证融通”课程课程标准,构建行动导向课程体系。

2.打造新型活页式云教材

深化教材改革,以智慧课堂为核心,深入开发数字化资源,深入推进数字课程应用,积极编写新型教材。紧跟轨道交通工作实际需要和行业最新趋势,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实施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服务“1+X”认证,校企合作开发新型“活页式”云教材。

3.深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深化“课堂革命”,建设专业核心课程、“X证书”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课、示范课。持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信息化评价机制,构建涵盖项目引入、项目实施、项目总结的三阶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教师分工协调模块化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数字资源共享,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情景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多元教学形式。

5f27a1ba56bc2_html_c2667d2411f5b28f.png

图1.三阶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四)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团队

实施六大工程(师德工程、双百工程、青蓝工程、新秀工程、能手工程、名师工程),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完善教师培养供给体系,制定教师分级培养标准。建立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完善评聘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考核评价等制度,促进教师资源的不断优化。打造校企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与企业联合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打通教师到产业功能区、园区担任技术顾问,企业技能能手到学校担任教学、指导专家的双向交流协作通道。聚焦“1+X”教师全员培训,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培育一批具备X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促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建设高水平工匠之师,分级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学名师。

(五)探索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各专业尝试建立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学分转换。学生和社会成员按规定程序完成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可按规定兑换学分,免修相应课程或模块,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互认。

(六)创建集训基地,提升社会服务

加强轨道交通专业群软硬件资源建设,各专业结合X证书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积极完善实训条件,做好线上线下“X”培训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提高培训认证能力,为服务地方经济,不断提升贡献度。

  1. 反思与建议

1.改革轨道职教管理模式,探寻引智借力新渠道

改变轨道交通教育管理架构,引入高校、企业管理层,实施联合建设、联合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

2.勇用创新合作办学模式,健全人才培养新机制

积极加强与轨道交通集团、西南交通大学、国外工程应用大学、铁路、地铁企业联合办学,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的合作办学新模式,健全资源共享、贯通培养新机制。

3.落实国家技能等级标准,深化1+X课程融入度。

深入研究轨道交通X证书对应的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积极开发与X证书对应的专业课程,整合校企资源,丰富教学手段,联合培养轨道交通专业群的关键能力、核心能力。

4.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双身份联合育人。

以招生即招工,校企双师育人,学生双身份锻炼,切实落实现代学徒制,培养新型轨道交通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基于1+X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对推动四川省、成都市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服务的贡献度有着深远的影响,探索多途径联合办学、创建“育训结合”的1+X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纯超 周 滢 陈彩霞.“1+x证书制度”导向下现代学徒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20.04,P165-168

[2]祝 婕.基于“1+x”证书制度的地理信息专业群建设研究[J].四川水泥,2019.11, P323

[3]魏 扬 杜卫芳.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外企业家,2020.06,P177-178

[4]程 涛 丁一菲 冯 平 徐 刚. 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7.08,P67-70

作者简介:廖惠瑛(1971-),教育硕士,副教授,轨道学院院长助理,研究方向轨道交通及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