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聋校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信息技术在聋校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杨甲良

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514000

摘要:聋校教师应准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内涵,紧扣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实现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与整合,积极发展学生的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创生出既符合学生认知又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因此,从聋校的角度出发,鼓励教师以团队的形式开发信息技术课程资源,通过共建共享打造课程资源库和案例库,也是落实新课标、践行新课改的一条可行路径。本文基于信息技术在聋校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聋校数学课堂;应用探究

引言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进程,特教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残疾学生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可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一条创新之路。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帮助聋生完善语言

我们都知道语言对聋人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好的语言系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与数学这个领域不同,它所提出的语言往往很短很时髦。数学的概念、规律、公式、定义等在我们聋人生存很困难的传统教学中,老师总是很在意,用尽各种方法从讲台上来的脸上满是汗,但是有些数学语言的学生不能理解。到底是什么问题,是这些语言难以理解的问题吗?事实上,不,经过几年的课堂练习,我最大的困难不是学生不能理解概念、规则等,而是学生在介绍、推理的过程中,没有完全获得重要信息,在老师说明的过程中,他们大概理解了,实际上没有得到完整的语言,也没有形成学习障碍,在数学教室里,信息技术以后,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来表达相同的数学概念,不同的另外,引导聋学生概括自己概念上的文章,提高聋学生的学习自信,根据需要向多媒体提出这些概念上的知识,引导聋学生一起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记忆。

二、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

数学之所以难学,主要是因为它的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对象的形象化、数学关系的显性化对于数学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聋生发现规律,挖掘本质。几何画板、Flash等许多软件具有强大的形象化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综合处理等功能,可以使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学题目都变成演示实验,在讲解的基础上,对聋生有选择性加以示演比较,通过比较,引导聋生积极思考,培养聋生的空间想象和一题多解等能力,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三、资源融合应真实直观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作为新的教学载体,一方面创生出了更加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另一方面也促使传统课堂发生变革。但教师如果仅仅为了体现教学的“科技感”就泛用、滥用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来取代一切真实情境,就会忽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及学习的特点,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时,首先应当考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去设计和实施教学,突出教学最基本的直观性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主动实践、亲身参与。例如,在进行“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通过微视频向学生展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与其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简单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割补法、添补法),突出图形转化的数理思维。然后提出问题“家里客厅的面积如何计算呢?”同时视频展示类似于客厅等非规则区域的实际情况,引导聋生思考计算复杂图形面积的可行方法。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将复杂图形切割或合并为规则图形,利用动画呈现割、补过程,促进学生的“真感受、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将真实情境转化为理论模型再化解难题的数学思维。

四、以生为本:聋校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原则

(a)目的原则在将信息技术与聋哑学校的数学教育相结合时,必须明确这两个综合目的。一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二是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要以目标为导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态做合理的准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避免出现虚惊一场的情况。(b)发展原则、潜力的发展概念强调,人的发展是不断发掘自身内部未开发综合能源的过程。在将聋校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适应全体学生,还要适应聋哑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最低限度的环境,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同时要致力于培养聋哑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c)简单的原则,“聋校数学课程的实施应合理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数字信息平台,强调信息技术、学习辅助工具和课程内容的组合,重视实效性”。简单的原则就是这个理念的贯彻原则,为保证聋哑学校数学教育的质量,选择尽可能简单、容易操作、有助于学生理解的信息技术。这个原则强调聋校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应用中的实效性和简洁性,不要过分追求形式。

五、我们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聋校学科教育的整合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整合是在课程改革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必须形成新的教学观,而不局限于一个知识点、一个课程或一个课件。为了将信息技术有机地应用于教育,切实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改革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投入等,有效扭转不利情况,保证信息技术和科目的整合。要有智能方便的新平台。对每位教师朗读、演讲、黑板、图画等都是传统的教学基本技能。根据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信息收集、筛选和处理能力、课程开发和集成能力、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力、有效的课程要素集成,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网络高质量资源和网络学习空间概念的推广和应用将在下一代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有助于聋人学校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聋校数学教师在整合数学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时候,要不断总结和创新,探索有效、多元的教学方法,为聋生提供完整、适当的数学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其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丽媛.信息技术与聋校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以“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19(05):69-71.

[2]黄钟河.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王爱兰.聋校“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3(05):42.

[4]王琦.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J].现代特殊教育,2011(06):30-32.

[5]张向鸿.信息技术在聋校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8):68.

项目基金: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YQJK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