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教育背景下的中学生生命教育模式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团队教育背景下的中学生生命教育模式构建

岳清明 杨守峰

东营市垦利区郝家镇中学 山东省东营市 2 57508

摘要: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青少年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在团队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与他人和谐交流、有效协作,从而达到某种目的。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学教师应当在团队教育的背景下不断强化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进而构架其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基于此,本文便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实施团队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团队教育背景下的中学生生命教育方式,以期有效开展中学阶段的生命教育工作。

关键词:生命教育;团队教育;教学模式

生命的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重要前提条件,由此可见,针对学生所开展的生命教育不容忽视。然而,在现实之中,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一定差距,学生与对于生命的漠视、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不足、未能对生命发展展开细致规划、学生在精神品质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等现象屡见不鲜。而如何改变以上现状,强化对学生生命教育模式的构建,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并有意识地思考如何完善自身的品质行为,绽放出生命的精彩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如今,随着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成为每个人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所谓生命教育,便是一种关于人类成长过程和生命价值的教育,这一概念最早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针对当时美国社会频繁出现的吸毒自杀等危及生命的社会现象而制定的教育对策,致力于从青少年时期对学生开展关于生命价值、个人成长方式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教育。

二、实施团队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体价值选择的需要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会以社会本位为主导意识。在针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将社会发展与集体的共同利益和意识放在首位,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人的个体精神和人自身发展的关注。由此可见,这种生命教育模式,不能够培养具有独立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的个体,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将自我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缺乏开拓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的意识。而在团队教育背景下开展的生命教育,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从行为和精神层面进行自我完善,彰显出个体价值、丰富自我个性的发展。同时,也要求学生不断强化自我认知,了解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与他人展开合作,从而完成优势互补。由此可见,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个性价值与团队精神比单纯的集体主义原则更符合、适合学生的价值选择。

(二)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人天生便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社会中才能释放天性,谋求发展,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孤立存在的。对于一个人生命和价值的判断也应当与社会的价值标准为准绳。在团队教育背景下,开展针对学生的生命教育,适应了其社会性发展的需要,能够使学生从青少年时代便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他人协作、共同达成某一目标的能力,适应社会交往与团队合作的方式。从而促使其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成为适合团队发展的重要要素,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团队教育背景下的中学生生命教育方式

(一)加强课堂教学,奠定知识基础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能够使学生感知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并使其自主运用相关方法,完善自我成长过程,使自身的存在更具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完善学生有关生命、伦理、生理、健康、品质完善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在对中学生展开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选取专业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普及有关以上五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并教授学生与他人展开合作的方式,或在团队中明确自身定位,从而为整个队伍带来积极影响的行为模式。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教授有助于深厚学生的知识积淀,为其获得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展实践活动,收获真知

团队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并没有已经成型的教育模式进行借鉴,参与团队教育背景下生命教育的教师亦无法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提取出可行性经验。因此,中学教师并不能仅仅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模式直接照搬到团队教育背景下的生命教育过程中,可尝试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或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方面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奇妙;另一方面也可以活动任务促使学生与他人展开适宜的分工合作,尊重他人劳动,汲取他人和整个团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势和先进经验。从而深化学生对团队合作这一概念的认知。

例如,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为每一个小组布置喂养不同动物的实践活动任务,要求学生们进行分工合作,分别承担起为小动物寻找食材、清洁动物、为动物打扫居住环境的卫生、保证动物身体健康等不同任务。在此过程中,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生命共同体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或任何一名学生的助力,使其适应团队合作的模式,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生命体系中来。

参考文献:

[1]王定功.德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08):49-52.

[2]刘卡静.中学生生命意识、生存技能和生命意义感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