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体育运动干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体育运动干预研究

李媚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湖南 长沙 410005

[摘要]:问题行为也称不良行为或行为问题,多出现于青少年群体中,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个体行为表现无法适应多变的环境,发生生理上或精神上的困扰而形成的适应不良。本文首先分析了体育运动这一手段作为改善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独特优势所在,然后根据当前青少年中常见的几种问题行为类型提出预防和改善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新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问题行为;体育运动干预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行为问题逐渐增多,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明显增加,青少年行为问题正成为整个社会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相关研究表明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而且能有效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对问题行为的矫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有效预防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形成。因此,积极发挥体育运动的健心作用,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对青少年问题行为进行科学干预,将成为预防和治疗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一种新模式。

二、体育运动作为改善问题行为的独特优势

体育运动作为改善问题行为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能有效的增强和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预防、改善和治愈学生的生理、心理疾病。同时对神经衰弱症,焦虑症和抑郁症等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问题行为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第二,能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能力,形成一种自学、自炼的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第三,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健全人际关系、健全人格。在家庭游戏、比赛等集体性体育活动中,有利于增强和提高青少年的责任感与荣誉感,通过体育比赛的胜与负、成与败的反复磨练,还能培养和提高青少年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与适应能力,培养其坚韧的意志品质;第四,科学而适宜地体育锻炼没有副作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易于被心理障碍患者接受,便于自我监控调理治疗,以利于推广运用。

三、青少年不同问题行为的类型

从社会发展需要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角度来分析,青少年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二,造成青少年学生违反道德规范;第三,导致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这三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从数量上是依次减少,从影响程度看则是渐趋严重的,从惩罚手段看则是愈益严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人才的素质。具体而言,当前未成年人的问题行为集中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青少年学生学习方面的不适应心理和行为   由于青少年学生从生理年龄上看多为17-18岁以下,大多数还处在学龄期,学习压力过大,竞争激烈,被期望值过高,再加上考试、升学、教师奖惩等问题,导致青少年学生经常出现情绪紧张、心里发慌、头昏脑胀、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考试焦虑、厌学弃学,甚至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等现象。 2、青少年个性原因导致的不适应心理和行为   青少年学生身上所存在的一些不良个性如自卑、脆弱、悲观、懒惰、自傲、报复心强、嫉妒、猜忌别人、冷漠、孤独、退缩、虚伪、固执等导致其产生不良行为,进而形成了吸烟、喝酒、吸毒等不良习惯,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暴力行为,甚至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犯罪率的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也与此密切相关。 3、青少年人际关系不良带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青少年学生十分重视伙伴间的关系,特别是同龄朋友之间的交往。他们看重友情,渴望得到同伴间的角色认可,获得心理归属感,但在具体人际交往中又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系列具体问题,并因此而孤独、寂寞,进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4、青少年性心理的发育成熟而带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由于青少年学生性机能、性生理发育已日趋成熟,使其对性的意识逐步觉醒和增强,生理变化的刺激不断地引起心理方面的冲动,于是愈来愈关心有关性的问题,因而会由此产生一些困惑或苦恼。例如:早恋、单相思、经期情绪反常、性困扰、性冲动,以及混淆异性间的友谊和爱情等一系列性心理问题。

四、 应用运动干预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策略

1、让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释放情绪

当学生的情绪释放出去后,让生活中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学生的身心会感到酣畅淋漓。同时,同学之间有了更多更好的机会进行交流,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积极的情感被激发出来,消极的情绪自然就消除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释放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绪释放方式。对于外向的学生适合相对强烈的运动,因为这些学生的情绪表达比较激烈。对于内敛的学生而言,较为舒缓的运动更适合一些。当然,这种分析具有普遍性,但是并不绝对。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区别引导。

2、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体育中感受乐趣,又因为寻找乐趣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这样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精神也得到放松,切实达到了应用运动干预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乐趣分为外在乐趣和内在乐趣,外在乐趣是从外界的人或者实物上捕捉到的笑点,内在乐趣是在参与活动中发现自我和找到自信而形成的。引发学生内在乐趣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设计的体育运动强度和难度要与学生的潜力相当,这样学生会形成一种“我努力了就会成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3、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找到精神支点

体育运动是很辛苦的,体育运动需要长期坚持,在这个过程中人持之以恒的精神就形成了。这种精神会渗透到生活和学习以及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要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找到精神的支点,学会设立小目标,然后逐个攻破,学生就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从而削弱畏难的心理问题。在具体体育运动中,可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形成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从而学生可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够找到精神支点,努力坚持下去。

4、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学会交流合作

体育运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且在合作中学会互相欣赏。当代学生的独生子女症非常严重,当走出家庭环境,步人社会或者学校小集体时,个人焦点会被分散,矛盾也从此而起,在不恰当的处理中逐渐演变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体育运动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作用是隐性的,也是非常有效的。在体育运动中,要针对学生群体和各类体育活动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会合作。

五、结语

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普遍性说明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要全方位展开,对不同心理问题区分对待、正确引导,对问题行为易感学生进行积极干预。家长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与孩子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本研究建议在家庭中发展体育,结合家庭特点,针对青少年问题行为,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发挥体育的健心作用,预防和改善青少年问题行为。

六、参考文献

[1]徐韦,朱云霞,陈灵,沈剑.家庭环境与儿童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

[2]李欣.家庭体育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3(3):43-44.

[3]程晓龙.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价值作用[J].价值工程,2010:12-13.

[4]季浏,李林,汪晓赞.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4(1):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