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事故现场医学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及救护原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灾害事故现场医学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及救护原则

孙培文 2. 韩怡寻 3. 黄楚菁

天津市东丽区汇智环路 1 号武警后勤学院学兵一大队一队 天津 300300

  1. 武警后勤学院学兵一大队 天津 300300

  2. 武警后勤学院学兵三大队 天津 300300

摘要:医学应急救援在灾害事故现场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救治伤员,减少伤残率与死亡率。本文结合了167例中毒伤员和101例爆炸伤伤员的案例,分析了在灾害事故现场中,医学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和救护原则,通过使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合理制定灾害事故现场的应急方案,进一步完善医护人员的救治技术,最大程度提高救治伤员的成功率。

关键词:紧急赴救;先救后送;处理受伤部位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其中包括恐怖事件、火灾、洪水、爆炸、地震、车祸、人为事故等,导致出现了大量的伤员,对社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产生影响。基于此,医护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灾害事故现场中,做好医学应对预案,尽最大努力救助每位伤员,在短期内取得最佳的救治效果。

一、灾害事故现场医学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

(一)组织机构具有一定临时性与艰苦性

由于灾害事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突然性与随意性,很少有全体成员的救灾医疗机构,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做好严密的组织措施。在灾害发生时,迅速集中各方的力量,临时组织成救援机构,迅速开展工作。同时,医护人员只有到达现场才能开始就灾医疗工作,而灾区环境一般都会损坏严重,面临着公共设施无法运行的情况,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其中包括断电、缺少水、食物、药品等,医护人员需要保持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完成繁重的救治工作。

(二)紧急赴救

在灾害事故发生的瞬间,可能就会造成大量的伤员,当医护人员在拯救生命时,必须要做到分秒必争。根据研究表明,在亚美尼亚地震时,若是在发生灾害的3h内救治伤员,救治率就会达到90%,而若是在发生灾害的6h内救治伤员,救治率就会降低到50%,由此可见,医护人员需要注重日常训练,掌握精湛的医疗救护技术,以及正确的灾害医学知识,更好地完成灾区救治工作。同时,需要提前准备好救助的专项医疗设备,以及专用的运输工具[1]

(三)伤情复杂

灾害事故有多种类型,在某种情况下,容易出现特发病症,其中包括化学烧伤、急性肾功能衰竭、挤压综合征等,要求医护人员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对重症伤员进行复苏与急救等工作。同时,灾后往往有多名伤员需要同时救治,然而按照常规医疗手段,无法及时完成医疗救助任务,因此,可以根据军事医学原则,在对伤亡情况分类后,实施分级治疗的方案,迅速疏散灾区内的伤员。

二、灾害事故现场医学应急救援的救护原则

(一)救护措施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由于灾害事故现场的环境十分混乱,因此,在医护人员中需要有组织指挥人物,及时进行现场抢救。其次,根据现场情况,需要对伤员进行分类,使其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救治,后送伤员。在运送途中,需要对重症伤员进行抢救。最后,在医院救治时,需要对受难伤员进行专科治疗,其中大部分重症伤员都需要进行紧急治疗与手术。

(二)自救与互救

在灾害事故发生时,需要快速建立医疗救护小组,统一救助灾害事故现场,防止出现慌乱的现象,实现高素质与高效率的自救与互救。在治疗技术方面,需要研究出快速解毒的方法,采用正确的方式运送伤员,尽量缩短抢救时间,提高事故现场人员救治的成功率。同时,以快速反应和立体救护为治疗原则,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医疗事故中的医疗难题。

(三)呼叫急救车

在信息化时代,需要为医护人员创建绿色抢救通道,其中包括交通网络、通讯网络、医疗救护网络等,确保绿色通道的高效性。在灾害事故发生后,需要第一时间拨打救急电话,可以拨打120、110、999等,拨打电话的人员需要简短表达大概伤情情况,以及事故发生的地址,明确医护人员的救援方向。

(四)先救后送

首先,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分清救治的主次,以先重伤后轻伤为救治原则,不要被轻伤伤员的叫喊所影响,而忽视了重伤伤员,导致在最后救治时,重伤伤员已经处于呼吸微弱状态。其次,过往的惨痛经验表明,需要先将伤员的伤情分类,在救治区内等到伤情稳定后送往治疗,防止颅脑重伤、内脏损伤、严重撕裂伤、大出血等伤员,在没有经过检验与医疗急救后被送往医院,导致在运送过程中丧命的情况。最后,在发生灾害时,需要尽快离开事故现场,防止出现爆炸或气体中毒的情况。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各司其职,避免延误抢救的最佳时机[2]

(五)消除伤员的精神创伤

在灾害事故发生后,任何生命威胁的刺激,都会引起伤员强烈的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从而产生异常的行为活动。根据研究表明,3/4的伤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灾害综合征,在生活中容易轻信谣言而失去常态,或者具有强烈的恐惧感与恐慌感,对伤员造成明显的精神创伤,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消除伤员的精神创伤,现场救护后进行早期治疗。

(六)处理受伤部位的方法

第一,出血控制。需要直接加压,用止血带包扎肢体,若是无法控制出血情况,则需要及时送往医院。第二,腹部损伤。在从高处跌下、刀伤、车祸等情况时,会严重损伤腹内的脏器,若是看到纵向伤口,需要将伤员平直仰卧,使用衣服或褥垫将双脚抬高,而若是看到横向伤口,则需要将伤员仰卧后,垫高头和肩部,膝部弯曲,可以促进伤口的闭合。第三,断肢处理。若是伤员出现手或脚等断掉的情况,不要自行接连断肢,一旦私自使用胶布接上断肢,会损坏肌肉组织,增加伤员的疼痛感,以及日后手术的困难程度。第四,对于窒息的伤员,需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可以采用人工呼吸的方式,配合使用体外心脏按压。第五,当处理穿入伤员身体的物体时,在影响气道或心肺复苏时,才可以去除。第六,当腹腔脱离脏器时,禁止将其放回腹腔,需要使用浸湿布进行覆盖。

结论:综上所述,灾害现场应急救援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在伤情复杂的情况下,需要同时救助多名伤员,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同时,医护人员在灾害事故现场中,需要以快速反应和立体救护为原则,先治重伤后治轻伤,不但需要快速离开事故现场,而且还需要治疗伤员的精神创伤。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护原则,提高人员的抢救成功率,从而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桢,高悦,王景丽,等.我国城镇灾害及事故现场应急通信需求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9):20-21.

[2]吴昊宇.通信技术在应急救援保障中的应用[J].劳动保护,2020(04):74-75.

姓名(孙培文)性别-出生年(1996),籍贯到市(河南郑州)民族(汉)职称(无)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灾害现场医学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