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湛江钢铁铁钢平衡管控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4
/ 2

浅析湛江钢铁铁钢平衡管控策略

王 旭

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广东湛江, 524000

摘 要: 湛江钢铁有限公司自2015年投产以来,炼铁有2座高炉,炼钢配置3座转炉、3台连铸机,本文主要介绍不同炉机匹配条件下的铁钢平衡生产管控策略及措施,保障高炉不发生紧急堵口。

关键字:铁钢平衡;炉机匹配;转炉;连铸

1 配置能力

湛江钢铁铁钢生产主要配置2座5050立方米高炉,公称容量380吨鱼雷罐混铁车28台、工艺铁路机车8台,双线倒铁坑2座,KR脱硫及扒渣装置3台,350吨转炉3座,精炼设备有2座RH、2座LATS、1座LF,2台2150mm连铸机和1台2300mm连铸机,以及2座铸铁机。2015年9月湛江钢铁1号高炉,1号、2号转炉,1号2号连铸机投产;2016年7月2号高炉,3号转炉,4号连铸机投产。工艺配置体现简单高效低成本,避免能力较多过剩造成投资浪费。投产初期受产能爬坡限制,日常受转炉炉修、连铸机及其他机组设备故障等影响,会造成短时间的铁钢失衡,同时铁钢界面铁水运输储存能力小,决定了湛江钢铁铁钢失衡的容量较小,铁钢平衡较为刚性。

2 基本概念

2.1 铁钢平衡:

宏观角度来讲,根据高炉、转炉、连铸机等主要工艺设备的配置能力和生产节奏来调节连铸日常炉数、转炉出钢量、铁水比、高炉利用系数等指标的平衡计算和生产规划。

微观角度来讲,在日常高炉生产运行中,常规出铁时在安全时间内有混铁车在相应铁口下承接铁水,能够保证高炉连续生产,不必进行紧急堵口的运行状态。

2.2 铁钢失衡:

因炼钢设备停机造成铁水消化能力小于高炉铁水产生能力,影响时间内铁水增量超过了铁钢界面容纳能力的运行状态。[1]

3 铁钢平衡管控手段

根据铁钢界面的容纳能力和铁钢平衡的紧急程度,铁钢界面的条件手段如下:

3.1 增减运行罐。

根据铁钢运行状态和计划节奏预测重罐趋势,以及混铁车检修需要,安排运行罐去烘烤台保温或加揭盖保温等热备用手段,实现运行罐的集中运行,改善热效率与快速投用相结合。日常检修罐5个左右,通常运行罐15~23个之间。增减运行罐并不能消化铁水,但可以提高铁钢界面实际运行容纳能力。

3.2 调整炼钢计划。

在不影响正常合同完成和工序间物流的前提下,如果发生铁钢失衡等情况,可以通过优化炼钢计划,提高连浇炉数,推迟慢节奏钢种,保障炼钢铁水消化能力。[2]

3.3 调整铁水比。

提高铁水比可以增加炼钢每炉钢的入炉铁水量,在生产相同炉数情况下,消化更多铁水[3]。目前湛江钢铁的铁水比可达到84%~88%。

3.4 铸铁。

在铁水失衡情况下,通过铸铁可增加炼钢以外的铁水消化能力。通常启动时间在1~1.5小时之间,铸铁速度75~125吨/小时。紧急情况下可组织两台铸铁机同时铸铁,因铸铁3~4罐后需清理粒铁箱,故此手段不可持续。

3.5 调整分割液面。

提高分割液面可以增加装入混铁车的铁水量,在相同运行罐条件下,可以容纳更多铁水。但并不能增加消化铁水的量,所以该手段仅作为紧急措施。常规分割液面在1.3米~0.8米之间。

3.6 调整高炉利用系数。

调整高炉利用系数是控制铁水发生量的重要手段,因高炉炉况调整周期较长,宜以平稳的出铁计划为主,主要方式有增减风氧量、调节装入量等。湛江钢铁高炉利用系数在0~2.4吨/dm³之间。

4 铁钢平衡的管控基本要求

4.1 铁钢平衡基本要求:安全稳定、趋势可控、提前策划、快速响应。

4.2 安全稳定是首先要确保高炉出铁安全有保障,不轻易调整高炉运行指标。

4.3 趋势可控要求在当前铁钢设备运行状态和生产计划可知的前提下,提前对不同时段的重罐趋势、峰值、运行罐投用数量进行跟踪管控,研究重罐峰值期间是否超过铁钢界面容纳能力,超过则采取相应的管控手段。

4.4 提前策划主要围绕特殊阶段的铁钢运行条件,如转炉炉修、系列定修等情况下,根据各机组的检修时长,进行停开机节点规划,有效控制重罐趋势,以减少因计划层面造成的炼钢能力放空。

4.5 快速响应因铁钢界面容纳能力有限,炼钢单机能力大,在发生一台或者多台炼钢设备停机后,重罐上涨迅速。因此需要在发生铁钢失衡情况下快速响应,尽量不调整高炉。

5 铁钢平衡预测

铁钢平衡预测是根据高炉生产情况、炼钢生产情况对一定时间段内重罐趋势和峰值、谷值的预测。

Ti=T0+T高炉分割-T炼钢倒空 -T铸铁

Ti——预测时刻重罐数;

T0——开始时刻重罐数;

T高炉分割——为0时刻至i时刻的高炉分割罐数;

T炼钢倒空——为0时刻至i时刻的炼钢倒空罐数;

T铸铁——为0时刻至i时刻的铸铁消化的罐数。

Ti>最大可用运行罐数,则铁钢失衡。

Ti<0,则炼钢等铁水。

6 不同炉机条件下的铁钢平衡策略

1座高炉对2座转炉和3台连铸机,以下简写为1-2-3模式,以此类推。炉机比指的是高炉与连铸机的比例。

6.1 1-1-1模式

炉机比1:1。投产初期模式、炼钢北区系列定修模式。优化炼钢计划和生产节奏可实现1.5炉/小时能力,则铁钢平衡。通常因转炉维护、连铸生产计划间隔达不到长期这样的生产节奏,则重罐会上升,如果与北区炼钢设备开机节点相结合,在铁钢界面容纳能力范围内可不铸铁,超过需铸铁。

6.2 1-1-2模式

炉机比1:2。瓶颈在转炉,连铸有富余。可安排一台连铸机小炉次,或者两座连铸机交叉开机,转炉最大能力出钢。转炉节奏快时,可平衡,或重罐缓慢上涨。

6.3 1-2-1模式

炉机比1:1。与1-1-1模式相似多了一座转炉,可以消除转炉维护的影响。

6.4 1-2-2模式

炉机比1:2。南区系列定修模式,铁钢平衡。

6.5 2-1-1模式

炉机比1:1。炼钢纯水管破裂会造成北区炼钢北区转炉、连铸全停,这种情况下视炼钢恢复时长与运行罐容量,需投用全部运行罐,双线铸铁。如果炼钢时长较长需要安排一座高炉准备调整风氧直至休风。

6.6 2-1-2模式

炉机比1:1。与2-1-1模式相似,瓶颈在转炉,可安排一台连铸机小炉次,转炉最大能力出钢。安排铸铁及高炉作风氧调整准备。

6.7 2-2-1模式

炉机比2:1。与2-1-1模式相似,瓶颈在连铸,转炉可根据连铸最大能力发挥,在计划安排上尽量提高连铸连浇炉数。

6.8 2-2-2模式

炉机比1:1。炼钢日修模式,短期内可通过计划优化保证运行的转炉、连铸尽量连续生产,以及开机后的降重罐,常规的情况铁钢界面容量可满足不铸铁。发生异常或生产计划连续性差、节奏慢,可考虑提高铁水比。

6.9 2-3-2模式

炉机比1:1。连铸日修模式,与2-2-2模式相似,连铸为瓶颈。尽量提高连铸连浇炉数和生产节奏。

6.10 2-2-3模式

炉机比1:1.5。短时间为转炉日修模式,长期为转炉炉修模式。短时间情况可通过计划控制、增加运行罐及日修后降重罐;长期则通过调整铁水比、安排铸铁等手段进行生产组织,如遇炼钢节奏慢或高炉超产,也要控制高炉利用系数。

6.11 2-3-3模式

当前两座高炉日常运行模式,铁钢平衡。

7 结论

(1)铁钢平衡的管控基本要求:安全稳定、趋势可控、提前策划、快速响应。

(2)铁钢平衡管控重点是预测重罐趋势峰值,并加以管控,对比不同的炉机匹配模式方便快速选择铁钢管控策略。

(3)未来三高炉条件下4座转炉、4台连铸机,炉机比1:1.3,低于目前常规节奏,炼钢、连铸节奏需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柳钢新150t转炉系统全面投产后的铁钢平衡措施[J].李科.柳钢科技.2013(S4)

  2. 铁钢工序平衡探讨[C].时菊梅.中国金属学会.2004年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3. 炼钢铁水比极限值的实践和探讨[J]. 许春雷.  宝钢技术. 1990(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