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制学具活跃数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5
/ 2

“铸”制学具活跃数学课堂

叶桂花

浙江金华柏社中心小学

[摘要] 教学学习用具,作为数学课堂中的辅助工具,能够帮助教师以更直观、更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思维,体悟数学魅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互联网+”产品进入课堂。这类产品确实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但也让越来越多的教师过于依赖软件呈现出的虚拟影像,从而忽略实体教具,尤其是学生自制学具,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可以亲身体会到数学概念的现实含义;而亲手制作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探索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为教师的课堂展开,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与创造性。这些作用,皆是教学软件无法实现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其在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自制学具不可小觑的效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具;教学;能力

一、选题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产品深入到课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学具,尤其是自制学具,因其“制作过程麻烦”、“耗时耗力”等因素,在教学课堂中逐渐边缘化。教学软件的出现,固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将无法具象化的概念以虚拟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然而,学生自制学具,亲自动手感受真实的数学,却是教学软件无法实现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而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师指导下,带领学生开展学具自制活动,可以让学生切实经历一个数学知识从诞生到应用的完整过程,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遇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更多环节去尝试自己理解并解决数学问题。

《陶行知教育教育名篇》中,也提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2005.1)。直至今日,该理论对我国教育发展依然有着重大的影响,也在实施素质的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经验。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具制作既完美地契合了“六大解放”的教育理论,也符合《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既能有效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也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实现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二、铸就学生的情感、效能。

(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德育并行

现在的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大幅度提高,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由家长准备的各种“现成的”东西——尺寸恰好的纸张、长度恰好的线……一旦离开了这些恰好的东西,他们便难以找到其他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是茫然无措,或是埋怨他人。甚至还有学生竟然不会用剪刀将纸张裁剪成需要的大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学生,不仅仅要教会他们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各项生活技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制学具,必定要亲身经历三大过程:选材料、动手制作、检查学具是否符合要求。在这些过程中,他们会逐渐认识到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现成的”,他们所拥有的一切“现成的”事物,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在学会使用各种工具、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他们也慢慢懂得感恩。

(二)加深学生印象,融会贯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要学习数学,自然要回到生活中去。在纯粹的课堂叙述中,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数学概念,很多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仅靠文字的描述,显然有些苍白无力。只有通过学具,自己动手演示以后,才能有深切的感受。

比如,数学里“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仅仅用文字和虚拟的图像,学生很难对此类抽象性的概念产生一个具象化的认知。而对于数学基础差、空间图像感弱的学生而言,则更加需要学具来强化各项感官的感知,从而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记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曾带领学生制作一种简单的学具——在一张纸板或者泡沫板上等距离插上一些小棍子,正好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形状,再用线沿着这些小棍子绕上一圈,便是周长;而棍子围出的那一块板的大小,便是面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记住很多细节,比如用棍子围起来,用绳子圈起来等等,待到最后得知“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时,就能很轻松的区别出来:“绕起来的线”是“周长”,“围起来的板”是“面积”。比起文字、比起图像演示,这样的过程更加生动、也更加令人深刻,学起来自然容易。

此外,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如何才能让两根小木棍之间的距离保持一样长”等等。学生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更有机会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面临的问题,问牛知马,触类旁通,真正领悟数学知识的真谛。

(三)强化课堂效果,提升修养。

如今,各大城市垃圾分类逐步推行,数学课堂也完全可以跟随时代的步伐,将垃圾分类理念融入教学中。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笔者号召学生搜集家中废弃的快递箱、包装纸盒、一次性筷子,废弃的塑料带等。先用一次性筷子和废旧的塑料带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再将快递盒拆开,按照每个面的大小裁剪出相应的纸板,标上序号并用胶带简单固定在框架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几个面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亲手将相对的面揭下,比较面积大小。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一次性筷子框架各个棱长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通过自制学具,一方面能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当学生成功制作出学具后,自信心和成就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因此,在教学课堂展开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保持高昂的兴致,充分调动各项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保证注意力的长期集中,强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数学课结束,笔者则带领学生拆卸学具,进行垃圾分类,并对成功完成分类的学生进行表扬。在这教学活动中,学具虽然简陋,但材料便于搜集,制作方便,明了易懂,又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提高自信。

自制学具能帮助教师调动学生课堂兴趣,高效地将抽象性概念生动形象展现在现实生活中。强化课堂效果;自制学具也能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数学抽象知识,在增强其动手能力,培养自信心的同时,提高其思想道德境界。在数学课堂中应用自制学具,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法。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P230-231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彭宏.新课标背景下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教学科研),2008(11).

[4]周德昌;江月孙.简明教育词典[A].直观教学类型_CNKI学问[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A].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87

[6]孙延霞.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使用教具和学具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0)

[7]任院玲.关于动手操作中思考时机的把握[J].《东方教育》 , 2013 (1)

[8]赵东青.浅析教具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 2015 (34)

[9] 陈素琴.如何有效使用教具和学具[J].新课程研究, 2010(3):45-46.

[10]饶晓珍.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具的使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9).

[11] 王慧玲.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具[J].中学课程辅导,2014(3).

[12] 魏丽雯.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具与学具的使用[J].教育,20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