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的顺势而为及其美国市场发展逻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5
/ 2

万象的顺势而为及其美国市场发展逻辑

陈绍群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企业跨国经营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研究我国跨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尤为重要。万象集团作为一个从乡镇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独立汽车系统零部件供应商,再到目前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规模最大的的专业制造企业以及万象在收购美国电脑汽车制造商 Fisker 公司之后,则标志着万向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完成了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的布局。万象的国际化发展值得思考和借鉴。本文通过对同时具备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功能的万象集团在制度双元情境下,通过企业逆向并购,实现企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的历程提出并分析两个问题:万象是如何顺势而为的?如何分析万象在美国市场的发展逻辑?

关键词:万象集团、国际化、顺势而为、发展逻辑

  1. 万象集团的国际化

万向在美国、英国、德国等 10 个国家拥有近 30 家公司,40 多家工厂,海外员工超过万人,是通用、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主流汽车厂配套合作伙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 12%。万向是目前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制造企业,在美国制造的汽车中,每 3 辆就有一辆使用万向制造的零部件。

  1. 万象是如何顺势而为的?

  1. 计划经济促使万象寻求海外商机

万象走向国际化道路,是在当时经济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最初为拖拉机、卡车供应万向节,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供应轿车的万向节,当时国内市场狭小,同类企业有五十六家,竞争非常激烈,在计划经济下,乡镇企业没有国家计划,内销市场狭小,要想绝处逢生,只有出口。因而,万象便顺势参加广交会,不断改进产品,提升质量,从而获得美国舍勒公司的订单,开始为舍勒公司贴牌生产万向节,也开始了 OEM 业务,迈向了国际市场。

  1. 顺应改革开放趋势,抓住时机,迈向海外

197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潮流,中国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开放政策,让万象CEO鲁冠球敏锐地发现了进口汽车零部件广阔的市场空间,于是万向迅速调整战略,抓住时机,放弃次要产品,独家生产进口汽车万向节。

  1. 获得有自营进出口权,实现企业人员国际化

1992 年,被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具有国际贸易合法权以及随着万向产品的出口逐渐增多,万向的产品也逐渐得到国外市场客户的认可。于是万象决定从产品国际化发展到企业人员国际化。1994年,在美国成立万向美国公司,实施企业走出去和人员走出去的战略。

  1. 顺势实行逆向并购,获得缺口优势,逐步巩固国际化市场和地位

  1. 战略性资源缺口。

万象的产品、企业、人员均走向国际化之后,还存在品牌、技术、市场、渠道不足,在战略性资源缺口的驱动下,万象开始实行逆向并购的方式获得缺口资源,促进企业的升级和国际化发展。

  1. 发达国家经济环境变化,为万象带来难得的并购机会。

比如美国经济衰退、股市崩盘、金融危机致使发达国家市场低迷,一些老牌品牌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无法应对环境的变化导致亏损,意欲出售。此时收购成本下降,为万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逆向并购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1. 市场环境的变化也给万象并购带来契机。

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以及低成本产品的竞争优势,使中国成为欧美跨国公司转移生产基地的最佳选择,同时随着全球化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零部件生产商的成本大幅提升,又无法转嫁给整车制造商,微薄利润率使他们面临困境,于是,纷纷增加在中国的采购额,万象正是借此机会,以极少现金和低成本的竞争优势通过并购挽救欧美同行,进一步发展国际化。

  1. 如何分析万象在美国市场的发展逻辑?

  1. 潜龙勿用:趋势不明朗时不要急切

万象美国成立之前,对美国市场还不甚了解,加上万象产品国际知名度较低,产品在美国市场趋势并不明朗,虽然意识到自己的产品质量能在美国得到认可,但为了安全起见,万象决定替美国企业贴牌生产万向节,积累生产、技术、渠道经验,收集美国市场信息,为进入美国市场打下基础。

  1. 见龙在田:趋势刚出现时从长计较

万象在美国积累了一定的品牌、技术、经验等之后,建立了万象美国市场,它并没有像众多中资企业一样,从国内派人管理海外公司,而是从长远视角出发,采用本地化战略,聘用当地的优秀人力资源,按当地最严格的标准管理公司,贡献当地。因为他们更加熟悉美国国情、市场、法律,能够给万向带来更多的专业经验和潜在客户。并且万向意识到,美国市场接受是不够的,整个企业也需要被接受,要贡献当地,绝不能让万向被指责成那种只从当地攫取利益而不做贡献的公司,而要成为一家扎根美国的公司。

  1. 成跃在渊:市场波动,不会影响大势

美国2001年经济开始衰退,随后更引发股市崩盘。而后的金融危机致使发达国家市场低迷,市场出现巨大波动,一些老牌品牌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无法应对环境的变化导致亏损,意欲出售,所以,这种波动并没有让万象美国受到影响,反而给了万象发展扩大的绝佳时机。

  1. 飞龙在天:趋势非常强劲时加大力度

万象在美国已经站稳脚跟后,观察到美国市场的利润空间巨大,加之万象还存在战略性资源缺口,拥有丰富的国际经验,于是开始加大并购力度,通过多次逆向并购,实现国外市场 OBM,发展跨国公司( 1997 年至今) 。1997 年,万向并购了欧洲AS 轴承公司,开启了万向的逆向并购之路。随后,万向进行了十几次海外收购,获取资源,同时与中国万象总部进行战略性资源的转移和重构,利用双重优势,扩大海外市场。

  1. 采用滩头堡式同构制度

滩头堡式同构以模仿机制和规范机制为主进行外部同构。万向美国聚焦于在东道国的“市场本地化、管理本地化、资本运作本地化。通过在美国收购优质资产,深入了解美国的市场惯例和行业经验,进而以美国的价值观为指导尽可能快速嵌入当地市场并进行商业运作。对于万象这类后发企业在发达国家进行贸易时,获取外部合法性,有利于减少制度双元下的冲突风险,克服“来源国负担”、“外来者负担”和“优势负担”问题。在这样的战略下,国内万象总部有着生产技术等优势,万象美国有着市场、渠道和品牌等优势,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让万象在美国能够更加稳固的发展。

结论

本文通过阅读二手资料对万象集团的顺势而为和万象在美国市场的发展逻辑进行了简要分析,发现万象有着非常好的企业家精神以及全球战略思维,将海外并购策略与企业国际化战略相结合,在制度双元情境下,选择外部同构,建立了“双总部”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越性,同时实施本地化的策略,有效的获得了美国政府和市场的认可,减轻了“外来者负担”、“来源国负担”和“优势负担”的局限性,为万象进入美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磊.万象集团: “反向OEM”国际化

  2. 周常宝.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扩张之路

  3. 李田,刘阳春,毛蕴诗.OEM 企业逆向并购与企业升级*

  4. 魏 江,王诗翔,杨 洋.向谁同构?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对制度双元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