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职业素养培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5
/ 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职业素养培育

周海莲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潍坊, 262500

摘要:新技术的出现、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企业对具有知识、技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需求旺盛。专业课程一直与职业素养有着较大的关联,这是职业教育的自然属性。在职业素养不断被外延的背景下,加强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对高职院校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章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职业素养培育,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职业素养;培育

引言

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命力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轻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问题,影响学生成长成才。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思政类课程进行学生思想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课程作为补充。通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如何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功能,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们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课,而是一种课程观念,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所有通识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有效地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任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即让“非思政课”思政化。因此,通识课、专业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而思政教育是灵魂,其必须依托于课程才能开展实践活动。

二、职业素养

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是现代职业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级学院是高素质职业培训人才的主要工作场所之一。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重点是培养高校专业人员。职业生活是指专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一般素质,主要表现为个人世界观、价值观、生活前景和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人员所要求的行为。《教育暨培训部关于制定和实施职业培训方案的指南》强调了注重教育水平、促进全面发展、传授基本知识和促进职业技能、提高职业发展和积累技能以及将专业精神、专业精神和工匠纳入人类发展进程的重要性。

三、高职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需要

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源于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的增长,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高职院校既属于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既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又要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经济建设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很有前途;由于本科教育的优势,又使职业院校招生困难,高职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高职教育办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突出设计技能人才成长的实践教学环境和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氛围,这样学校才能发展壮大下去。

(二)职业素养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助力高职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重视学生接收知识、锻炼技能的教育会导致学生缺乏核心能力,不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然而,职业素养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高,只能表示其接受过的专业技能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并不意味着学生有着相应的职业能力。岗位工作需要知识与技能,但更需要智慧,更需要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仅看重员工的学历,更看重的是员工的综合素质。

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职业素养培育

(一)加强对职业素养的认识

有些高职院校忽视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整体规划,学校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认为上技校就是学技术。职业技能的高低是未来就业岗位的敲门砖,它决定岗位的下限,职业素养的好坏才是岗位的上限,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从新生入学教育为起点,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了解真实工作环境;还可以与往届就业明星进行对话,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二)以生为本,创新体验式教学改革模式。“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学习、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技术开始与教育教学融合,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传授范式”转变到“学习范式”。利用网络在线教学优势,强化课堂互动,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在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课程中,采用了以理论引导,体验式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取了案例导入、情景分析,模拟情境、亲身体验,讨论分享、内化体验,经验统整,升华体验,实践应用、深化体验等五步法开展课程学习交流分享。鲜活真实的案例唤醒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完善了自我职业心理系统;情境模拟设置让学生真实感受职业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求职择业技能和生涯管理能力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讨成长。此外,通过主题班会、沙龙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指导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明确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调整择业标准、制作简历、辅导制作就业计划以及参加面试等相关内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来胜任未来的岗位需求。

(三)强化工作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培养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严重影响其就业的竞争力,因此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学会一技之长是重中之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工作岗位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使多元化教学的理念通过实践落实于课程建设,强化工作岗位导向,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奠定基础。学生可通过实习实训感受医者文化和岗位要求,通过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和技能比赛锤炼职业技能、渗透职业精神。德为技先,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形成专业的课程设计,为学生设立长期的学习目标,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教师要在课改经验基础上,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做到职业技能与道德品质并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科学、有序地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结束语

当前,职业素养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用人的第一标准,是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生源数量的增加,学生就业结构不合理,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差甚远,企业“用工荒”、高职学生毕业即失业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专业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面对用人单位需求的新变化,高职院校要转变育人理念,将职业素养培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有华,刘旭,黄克.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院校机制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9(12):21-24.

[2]陈中兰,张元.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基于思政教育的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2019(08):71-75.

[3]杨会,严海霞.课程思政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价值、理念与行动[J].职教通讯,2019(15):41-45.

[4]葛丽敏.高校职业素养课程创新中的“课程思政”[J].文教资料,2019(22):169-171.

[5]付锐.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科技视界,2019(09):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