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呼吸机治疗 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5
/ 2

早期呼吸机治疗 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

李力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 内江 641000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机治疗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呼吸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ICU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通气情况、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O2/FiO2、PaO2、PaCO2分别为94.95±5.39mmHg、35.28±3.25mmHg、337.27±9.28mmHg,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APACHE评分更低,上述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 结论:在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使用早期呼吸机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及患者预后。

关键词早期呼吸机治疗;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

ICU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它对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了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1]。早期呼吸机治疗是一种高级生命支持,它是基本生命支持的延续,是生命链中的重要环节。早期呼吸机治疗是改善ICU重症患者的通气情况的重要措施[2]。为明确早期呼吸机治疗在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本实验特选取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早期呼吸机治疗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了重点探讨,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取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所纳入的60例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实验,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实验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17:13;年龄在27岁至68岁间,平均年龄(47.25±2.2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19:11;年龄在25岁至70岁间,平均年龄(47.38±2.1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小,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氧疗、治疗原发病、调节体液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不做其他特殊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呼吸机治疗,模式选择呼气末正压(PEEP)+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参数:将呼吸平台压控制在30cmH2O以下,呼吸频率维持在12~20/min,呼吸比例调整为(1-2):1,氧气浓度以35%至70%为宜,潮气量选择6~8ml/kg,PEEP从低水平开始,先用5cmH20,逐渐增加至合适的水平,争取维持PaO2大于60mmHg, FiO2小于0.6。通常PEEP水平为8~18ml/kg。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的观察两组的通气情况、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APACHE评分:用于评估ICU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由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年龄评分及慢性健康评分(CPS)三部分组成。APACHE=APS+年龄评分+CPS。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重,预后越不好。

1.4 统计学

本次实验获取的所有数据统一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分析,文中的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x²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t检验,若相对的两组数据差异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则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动脉血PaO2/FiO2、PaO2、PaCO2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PaO2/FiO2、PaO2PaCO2分别为94.95±5.39mmHg、35.28±3.25mmHg、337.27±9.28mmHg,明显好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如表2:

表2:两组动脉血PaO2/FiO2、PaO2、PaCO2对比(mmHg)(`x±s)

组名

例数(n)

PaO2

PaCO2

PaO2/FiO2

对照组

30

82.87±5.32

40.51±3.28

297.21±8.85

观察组

30

94.95±5.39

35.28±3.25

337.27±9.28

t值

--

8.737

6.204

17.111

p值

--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APACHE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APACHE评分为(16.11±0.25)分,观察组患者为(14.12±0.23)分,观察组患者的APACH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t=32.908,P=0.001)。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指的是由各种肺内以及肺外的致病因素造成的急性弥漫性的肺损伤和进而发展的急性呼吸衰竭,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顽固性的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以及呼吸衰竭。炎症引起的肺组织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富含蛋白质的液体从肺泡腔内渗出,进而引起肺水肿以及透明膜形成,通常情况下还伴有肺泡出血,是其主要病理特征[3]。肺顺应性降低、肺容量减少以及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衡是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尽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机治疗的指征尚无统一标准,但多数学者认为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展呼吸机治疗,维持充分的通气和氧合,以支持脏器功能。由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病特点为“不均一性”和“小肺”,如使用较大潮气量通气,气体更易进人顺应性较好、位于非重力依赖区的肺泡,从而造成这些肺泡过度扩张,导致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损伤,使肺损伤加重;而原本塌陷的肺泡在通气过程中并不会得到改善,此时局部扩张肺泡和萎陷肺泡间形成的剪切力,也可造成严重肺损伤。因此早期呼吸机治疗的关键就是改善萎陷的肺泡的功能,以增加肺容积和改善氧合,同时避免肺泡过度扩张和反复开闭所造成的损伤[4]。目前早期呼吸机治疗推荐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主要措施包括合适水平的PEEP+PSV+SIMV。它可使一定程度上恢复塌陷的小气道和肺泡的功能,增加呼气末肺容量,防止肺损伤和肺泡水肿加重,从而使肺泡弥散功能得到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恢复平衡,肺内分流,达到改善氧合和肺顺应性的目的[5]。本实验特选取了我院ICU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早期呼吸机治疗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了重点探讨。结果显示,观察组的PaO2/FiO2、PaO2、PaCO2更佳,观察组APACHE评分更低。

综上所述,早期呼吸机治疗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尚辉.呼吸机用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20,6(2):157-158.

[2]游慧玲,李月红.呼吸机在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发病早期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9,32(23):102-103.

[3]史文学.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呼吸机治疗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29):103-105.

[4]罗志春,刘建林,刘科蓝.早期呼吸机治疗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80-81.

[5]刘祯祥.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呼吸机治疗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9):2669-2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