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结构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9
/ 2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结构变化

隋百萍

黑龙江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结构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和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临床数据基础。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225例心力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按照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分成两组,将10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125例心力衰竭未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心脏结构变化。结果 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引起心房颤动的概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舒张性心衰比收缩性心衰更易引起心房颤动,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LA较大,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PWT、IVST、LVEDD以及LVEF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大多以急性和舒张性心衰为主,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左心房内径较大。

【关键字】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临床特点;心脏结构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于老年群体的发展至终末期的心血管疾病,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尤其是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为降低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深入了解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结构的变化是关键,研究目的旨在为临床诊断和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临床数据基础,为此本文特选取225例患者展开分组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225例心力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所有患者皆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亮点解读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按照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将225例患者分成两组,将10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125例心力衰竭未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年龄皆分布在4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85±10.6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占78例,女性占4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占61例,女性占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研究资料比较中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查,所有患者皆未患有其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疾病,无精神疾病史,患者及家属皆知悉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

    1.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包括现病史、既往病史,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

习惯、饮食习惯、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详细调查并记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心脏彩超检查,对患者心脏结构数据变化进行调查,包括左心房内径、舒张期后壁厚度、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

1.3观察指标

  1.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主要对比项目包括心衰类型和合并症类型等。

  2.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脏结构变化,主要对比项目包括:左心房内径(LA)、舒张期

后壁厚度(PWT)、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3]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5f2fd05296d25_html_e5143fd98da149bb.gif )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对比

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引起心房颤动的概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舒张性心衰比收缩性心衰更易引起心房颤动,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1 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对比[n,(%)]

组别

例数

心衰类型

合并症

急性心衰

慢性心衰

收缩性心衰

舒张性心衰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脑卒中

观察组

100

73(73%)

27(27%)

41(41%)

59(59%)

38(38%)

14(14%)

11(11%)

9

(9%)

对照组

125

85(68%)

40(32%)

79(63%)

46(37%)

31(25%)

26(21%)

23(18%)

17(13%)

χ2

-

0.601

9.696

3.916

1.697

1.976

0.817

P

-

0.438

0.002

0.048

0.193

0.160

0.366

2.2两组患者心脏结构变化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LA较大,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PWT、IVST、LVEDD以及LVEF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2 两组患者心脏结构变化对比5f2fd05296d25_html_e5143fd98da149bb.gif

组别

例数

LA(mm)

PWT(mm)

IVST(mm)

LVEDD(mm)

LVEF(%)

观察组

100

47.97±6.62

10.87±1.74

12.02±1.93

54.11±8.04

48.25±11.76

对照组

125

43.01±5.85

11.26±1.69

11.74±1.65

55.73±8.82

49.27±12.42

t

-

5.959

1.698

1.173

1.424

0.627

P

-

0.001

0.091

0.242

0.156

0.532

3 讨论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主要是指在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肌舒张和(或)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一种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4]。严格意义上来说,心力衰竭并非是一种独立疾病病种,而是所有心脏病发展至终末期的症状。而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率失常,对于患有基础性心脏病的患者而言,很容易因为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和某些药物等因素诱发心力衰竭,一旦发展至心力衰竭阶段,再合并有心房颤动,患者很容易发生死亡[5]

目前,要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降低其死亡风险,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抓住最佳治疗时机,避免病情发展至必死的局面。而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的依据主要在于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和心脏结构变化数据,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引起心房颤动的概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舒张性心衰比收缩性心衰更易引起心房颤动,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较大,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舒张期后壁厚度(PWT)、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综上,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大多以急性和舒张性心衰为主,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左心房内径较大,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应该着重检查患者的心率变化,给予常规降血压和抗心率失常等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 高莉.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结构功能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048(011):1319-1321.

  2. 张洪颖, 石可, 王绍久,等.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亮点解读[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9, 029(001):124-126.

  3. 何显菁. 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的对比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13(8):27-28.

  4. 宋文烈. 长期口服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 007(004):86-87.

  5. 李善娟. 高血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的临床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009(014):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