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全身免疫抑制治疗后患眼视网膜结构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0
/ 1
摘要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患者接受全身免疫抑制治疗后患眼黄斑区视网膜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特征变化。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诊治的17例VKH患者(34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在我院眼科门诊接受糖皮质激素和(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末次复诊时,患眼炎症控制稳定,停用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或≤10 mg/d。分别对入选VKH患眼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黄斑区频域OCT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例(34只眼)VKH患者,男6例,女11例,年龄(42.2±10.6)岁,随访时间(9.4±3.3)个月。治疗后1周,发生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广泛或多发、局灶脱离,视网膜层间囊腔,视网膜层间渗出膜,视网膜色素上皮波浪状改变的患眼比例减少(5.9%比100%、2.9%比47.1%、5.9%比70.6%、11.8%比58.8%,均P<0.001);抗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眼黄斑区椭圆体带和外界膜结构发生损害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比35.3%、64.7%比52.9%、41.2%比26.5%,均P<0.001);末次随访时,黄斑区椭圆体带完整组(20眼)和受损组(14眼)、黄斑区外界膜完整组(25眼)和受损组(9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0.05)比0.10(0.03,0.33)(log MAR),P=0.004;0(0,0.07)比0.22(0.05,0.40)(log MAR),P=0.005]。结论VKH患者全身免疫抑制治疗后1周,脉络膜视网膜水肿明显消退;抗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黄斑区椭圆体带和外界膜的受损程度和恢复能力存在差异;至随访结束时,部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外层结构未能完全恢复,且与视力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