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复发直肠癌手术根治性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0
/ 1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肿瘤手术根治性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LRRC患者病例资料。术前根据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对盆壁的累及情况行"北大医院F分型",即将骨盆划分为前方、两侧盆壁和骶骨4个方向,根据盆壁累及程度分为F0(无累及盆壁,肿瘤累及临近脏器或向前方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或小肠)、F1(肿瘤累及一个方向的盆壁,如骶骨、两侧盆壁之一)、F2(累及两个方向的盆壁)和F3(累及3个方向的盆壁)。病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及活检病理学检查(穿刺或肠镜活检)确诊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2)随访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3)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排除因心肺等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为F3或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对肿瘤的手术根治性进行评价。患者术后每12个月进行随访。影响肿瘤根治性的单因素风险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风险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于预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计入组111例LRRC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52例,复发年龄≥65岁者36例,癌胚抗原水平≥15 μg/L者48例。根据"北大医院F分型"结果,F0、F1和F2患者分别有70例、38例和3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8例,后盆腔脏器切除术32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51例(其中联合骶尾骨切除1例)。根据术后病理评价,R0、R1和R2切除分别为83例、20例和8例。单因素分析提示,LRRC的手术根治性与LRRC手术方式、北大医院F分型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北大医院F分型为F1~2是不能完成R0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256,95%CI:8.572~161.912,P<0.001)。全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5%(25/111),围手术期病死率1.8%(2/111),LRRC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7.8%(42/111)。全组患者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1.2%和21.9%,其中LRRC术后化疗组与未予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2.7%与32.4%(P=0.005);癌胚抗原水平<15 μg/L与≥15 μg/L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2.9%与24.3%(P<0.001);R0、R1和R2切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9.8%、21.3%和8.5%(P=0.002);F0、F1和F2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2.7%、22.0%和0(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根治性(HR=2.088,95%CI:1.095~3.979,P=0.025)、术前癌胚抗原水平(HR=1.857,95%CI:1.157~2.980,P=0.010)和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HR=1.826,95%CI:1.137~2.934,P=0.013)是影响LRR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LRRC手术必须严格限制手术适应证。评估复发肿瘤累及盆壁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性。术前较低的癌胚抗原水平、提高肿瘤手术根治性和术后辅助化疗是延长LRRC患者总生存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