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结合拔火罐及牵张疗法治疗腰方肌急慢性损伤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2
/ 3

针刀结合拔火罐及牵张疗法治疗腰方肌急慢性损伤临床研究

黄骏骏 1 闻凌 2 李岩 3 喻积强 4通讯作者

1空军九八六医院医学影像科 陕西西安 710054, 2解放军 32278部队 青海西宁 810007 3解放军第九四一医院影像科 青海西宁 810007, 4解放军 32278部队 青海西宁 810007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牵张疗法治疗军事训练致腰方肌急、慢性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7.7—2019.12在我科临床确诊的腰方肌损伤2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7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腰方肌损伤;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拔火罐及牵张疗法治疗腰方肌损伤,对比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照组治疗前VAS(8.0±1.5),对照组治疗后VAS(2.0±1.0);治疗组治疗前VAS(8.0±2.0),治疗组治疗后VAS(4.0±2.5)。对照组显效率为56.69%,总有效率为83.46%;治疗组显效率为77.95%,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疗效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刀结合拔火罐及牵张疗法治疗腰方肌损伤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腰方肌损伤;针刀;拔火罐;牵张疗法

急、慢性腰部肌肉损伤是军事训练中最常见的训练伤之一,其中以腰方肌急性损伤发生率最高,主要表现为腰背肌肉疼痛、骶髂关节痛、髋部中臀部痛、大转子痛、腹股沟痛、个别患者睾丸痛、阴囊痛、阴唇痛。其损伤因素包括腰部核心力量弱、负重训练时间长、过度疲劳、准备活动不充分等,目前无特效治疗,耽误训练进度,严重影响官兵身心健康。为此,我们采用针刀结合拔火罐及牵张疗法治疗腰方肌急、慢性损伤获得理想效果,现将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7年7月--2019年12月间在我科室治疗的因腰方肌损伤引发腰部疼痛患者254例:其中男性218例,女性36例,年龄18—64岁, 病程最短1天,最长9年6个月。左侧腰痛91例,右侧腰痛84例,腰两侧痛79例,腰部活动受限54例,就诊时处于强迫体位28例。腰痛伴腿麻木、酸胀感29例。CT显示伴腰椎间盘膨突36例,腰椎间盘突出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7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腰方肌损伤;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拔火罐及牵张疗法治疗腰方肌损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VAS评分等方面对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无明显诱因的腰部慢性疼痛为主要症状,腰痛为酸胀痛,活动过久后疼痛加剧; ②有固定压痛点,常在肌肉起止点附近或神经肌肉结合点,叩击压痛点时疼痛反可减轻,与深部骨疾患有区别;③有单侧或双侧痉挛症; ④排除肿瘤和椎间盘突出症。均经X线摄腰椎正、侧位或正、斜位片检查排除隐性脊柱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1]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穴(针灸针规格:0.25X50mm) 处方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光、秩边、阿是穴。配穴:寒湿腰痛加针灸大椎温阳散寒;瘀血腰痛加膈俞活血化瘀;肾腰痛加针灸命门益肾壮腰。针灸方法: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5分钟行针1次。每周治疗4次,连续3周。

治疗组(1)急性期治疗 在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直上2寸为进针点(针刀规格:0.4X40mm):如果是腰部中间痛,方向朝正下方,深度不超过印堂穴;如果是左侧腰痛,进针方向偏印堂右侧30°,深度为1.5寸;如果是右侧腰痛,进针方向偏印堂穴左侧30°,深度为1.5寸。进针得气后让患者缓慢活动腰部,直至腰痛明显缓解或消失。

(2)慢性期治疗:针刀治疗按照压痛点位置分横突点、髂嵴点、髂腰韧带点及臀中肌多部治疗(针刀规格:0.5X50mm)。

横突点:腰方肌位于第1-4腰椎横突前方,从背侧进针一般不能顺利到达。患者侧卧位,患侧朝上,依次触摸第1-4腰椎横突外侧的压痛点,在横突及压痛点上定位,常规消毒,带一次性消毒手套,刀口线与纵轴平行,在至横突点前腰方肌径路过程中松解剥离粘连、切开疤痕、松解挛缩、疏通堵塞,刀下有松动感出针。

髂嵴点:腰部竖脊肌外侧与骼嵴最高点内则以上处定位,垂直向下至髂嵴处为进针点,常规消毒,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摸索进针至骨面,刀柄向尾侧倾斜至15-20°角,针尖向头侧进入腰方肌的条索或结节点,纵向切割2-3刀出针。

髂腰韧带:俯卧位,腹下垫薄枕,进针点在L5-S1棘间中心外3-4cm处,即在第5腰椎横突尖端的外方,近髂嵴侧的部位。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刀体与头侧皮面呈70°角,快速刺入,深达髂骨骨面后,将刀锋调至髂嵴边缘内唇;然后,使刀体沿刀口线方向,向第5腰椎横突方向(即头侧)倾斜,使发体与头侧皮面成15°角,令刀锋紧扣髂嵴内侧缘的骨面,进行铲剥2-3刀,再给予疏通和剥离出针

[2]。

臀中肌:患者侧卧治疗床上,患侧朝上,健侧朝下,健侧腿伸直,患侧的膝关节屈曲,单纯型的损伤点大多在臀中肌 的起点,触及压痛、压硬(条索、结节)、压高点,触摸其范围、方向和层次,精确定位定灶为进针点,刀口线和臀中肌纤维走行平行,针体和髂骨面垂直刺入, 达骨面,纵行疏通、横后剥离后出针[3]

(3)拔火罐:针刀治疗后,在每个针眼处用大小适可的拔火罐拔罐十分钟,使针眼周围肌肉充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4)自我牵张疗法:将右腿向侧边打开,弯曲左腿,让脚心贴在右腿的内侧;屈右手肘放于右膝内侧,右手抓住右脚脚尖,吸气向上伸展左手臂呼气用左手去抓右脚尖;随着每一次的呼气,将左侧的肩膀向上打开,眼睛看向天花板,在这里保持3-5个呼吸。注意:你的坐骨要"抓牢"地面,保持稳定,找到向下沉的感觉,感受腰侧的伸展。

1.4注意事项:在第1-3腰椎横突外侧方进针,一定要以横突为依据,针尖不能向前偏,否则易刺伤肾脏,引发肾脏出血等;髂腰韧带出进针应时时询问有否电击感,否则易致神经根损伤;针刀治疗后四天内针眼不能沾水、注意保暖。针刀治疗间隔5天治疗一次,治疗次数一般不超过4次。症状缓解后,患者每天做3-4次、每次2-3分钟自我牵张锻炼。

案例:患者,男,24岁,患者在战术训练时不慎扭伤腰部,致腰痛难忍。查:腰部功能活动受限,不能直伸。尤其不能前俯后仰,左侧腰部明显压痛。当即在印堂穴与直上发际连线中点进针,方向偏印堂穴右侧30°。进针深度1.5寸。一边行针,一边令其活动腰部,当即腰部疼痛大减,活动范围改善。2分钟后症状消失,活动自如。

1.5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VAS评分[4]: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疼痛,2为有一点疼痛,4为轻微疼痛,6为疼痛明显,8为疼痛较严重,10为剧烈疼痛。

1.6疗效标准 按解放军总后勤卫生部编《临床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5]。显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相关症状消失或减轻;好转:疼痛减轻,相关症状亦有减轻;无效:病情无改变或加重。

1.7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查;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治疗结果

VAS评分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评分比较,治疗组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127

8.0±2.0

2.0±1.0

对照组

127

8.0±1.5

2.0±2.5

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腰部疼痛的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有大幅度改善,对照组显效率为56.69%,总有效率为83.46%,治疗组显效率为77.95%,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二

表二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例数 占﹪

例数 占﹪

例数 占﹪

对照组(n=127)

72 56.69﹪

34 26.77﹪

21 16.54﹪

83.46﹪

治疗组(n=127)

99 77.95﹪

28 22.05﹪

0

100﹪

3.讨论

腰方肌分为深、浅两层,深层在内侧面,浅层靠外侧。腰方肌损伤是下背部疼痛最常见的原因,绝大多数急慢性腰部损伤都累及腰方肌,特别是急性腰扭伤时,急性发作的严重的腰方肌肌筋膜损伤会造成极其痛苦的情况,常成强迫体位;慢性损伤,其疼痛可分为单侧痛、双侧痛,单侧腰方肌肌筋膜损伤疼痛区域分为浅表痛和深在痛。

本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理论,循经配穴,通调局部经气,直达病所。针刀具有传统针灸针的作用,通过刺激穴位,通调膀胱经经气解除痉挛状态,使肌肉得以松弛,减轻疼痛[6] 。又具有现代医学外科手术刀的作用,能够剥离粘连、松解痉挛、切开机化痕结节、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循环、能治愈许多疑难疾病[7]

。在针刀治疗处拔火罐,产生局部的负压刺激和机械达拉引起神经-体液调节,加强气血运行,激发、振奋机体的防御能力,促使局部炎症吸收和损伤修复,达到祛湿除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腰肌劳损的临床症状[8]。牵张肌肉松解粘连和变性软组织,由于肌内牵张法对病变组织的机械性刺激,产生微量机械能,在病灶区机械能转变成热能,此热能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微循环通畅,加强了局部病变的营养供应,也能迅速带走病变部位堆积的致痛物质,促进炎症吸收[9]

我们建议腰部核心力量训练是预防急性损伤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针对人体躯干两侧肌肉群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前部肌群、后部肌群和侧部肌群训练;由于躯干两侧的肌群多属于小肌肉群,教练员和战士在实际训练中用心去把握,尤其是对动作技术具有关键意义的小肌肉群,更需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练习。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6.

[2]庞继光,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深圳· 海天出版社 (第1版) 2006.06:190.

[3]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659.

[4]陈伟菊,彭刚艺主编 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2009,1:98-98.

[5]孙传兴,临床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705-706.

[6]陈栎,刘美琼,温针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80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年2月第29卷2期:111.

[7]喻积强,胡军,针刀、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116例疗效观察,河南中医 2013,04(33) :174.

[8]陈宝伟,走罐配合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17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5月第44卷:368.

[9] 王俊,黄强民,龙启顺,应用腰方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理论综合治疗腰腿痛:68例分析,中国临床康复,8(35):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