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版的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2
/ 2

个版的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

赵臣林

1.贵州丰茂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00

2.522424198602060610 贵州 毕节 551800

摘要:随着多个国家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限制或禁止珍稀和大径级原木出口,木材安全问题已演变为重大的资源战略问题和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问题。为此,国家储备林工程应运而生。随着国家储备林项目的逐步落实和推进,营造林工程和林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目前我国营造林工作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营造林工程是促进绿色增长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不经能促进绿色发展和增收致富。但是,我国营造林质量有待提高,在造林施工、后期维护和管理工作中普遍无法确保营造林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采取合理的解决办法,为林业工程有序发展提供支持,本文主要对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营造林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林业工程;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优化

引言

随着国家储备林工程的不断落实和推进,我国森林资源正进一步得到合理利用。提高林业建设质量来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十分契合“生态建设、生态扶贫”的宗旨。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又能促进吕四发展和增收致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时间。但是,我国林业管理水平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林业维护水平低、林业工程作业设计不完善、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等都是影响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探讨提升营造林质量的措施,促进林业发展。

1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

1.1营造林综合质量检查不到位

营造林的质量检查标准包括当年绿化造林完成面积及质量情况、造林后满三年的林带保存状况、当年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森林火灾发生等情况、林地产权登记和边界划定情况、林地树种和材积统计等。这些相关的检查是确保营造林施工活动达到效果的实践基础,可以很好的对于林业情况进行了解。但是,在实际质量检查中,当地林业部门对于绿化造林的数据统计不够全面,在统计中缺少必要的智能化手段,单纯采用人工统计的方式,很容易造成遗漏和偏差,而且很多地区在进行营造林统计中出现错报和假报情况,不能真实体现一些地区的实际造林情况,这样就影响了营造林工作的推进和营造林质量的控制。

1.2工作人员管理水平

在现代营造林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培训工作,营造林专业知识相对比较缺失,只注重林木种植,缺乏对林木后期管理工作、后期发展的重视,营造林工程通常地域宽广、图斑分散,特别是山地的营造林工程,需要大量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这类人员的缺乏导致树木自然生长过程中缺少管理,导致种植的苗木遭受病虫害或人为、自然灾害破坏,严重影响着后期的存活率。

1.3林业工程作业设计不完善

林业工程同样需要设计和规划,但是我国仍然有很多单位没有认识到林业工程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树种选择方案不合理、林业组成结构不合理等,进而导致树木生长速度较慢、开花率和结果率较低等,而且会出现种植密度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林业工程作业设计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有前期资料收集工作不完善,设计方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1.4缺少科学的维护和保养

在营造林种植过程中,由于林业种植人员对设计方案理解程度不高,导致在种植中没有按照设计方案要求来种植林木。很多林业基础部门对后期林木的保养和维护也不够重视,导致后期林木因为不当的维护措施,而造成大面积的死亡,这样就降低了林木工作种植的效益,同时也会降低树木的成活率。

2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控制对策

2.1营造林质量要进行科学的检查

营造林质量控制检查直接决定了林业工程的质量,在进行检查中要明确责任事项,对于营造林的造林完成面积进行认真的核对,对于造林前和造林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确定营造林3年后森林覆盖率是否得到加强,新种植的树苗的成活率以及对其他树种的良性生态影响是否得以发挥。因此在进行检查中林业部门应重视该项工作,从内部审批、监督检查、到后续的阶段性处理都要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制度,发现基层违法事件的要及时进行查处,并进行严格的处理,同时要禁止出现错报和假报的情况,仔细检查种植的树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对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良好的生长。

2.2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林业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林业工作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认识到林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保证向上级汇报的各项数据真实、可靠。其次,加强对林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培育技术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林业工作队伍。最后,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确保营造林机械设备配置的完善,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为了推动林业工程的发展,国家需要向林业部门提供更多优秀的专业人员,并配备相应的营造林建设设备,为林业发展输送更多新鲜的血液,确保营造林队伍的专业性,进一步提高营造林的整体质量。

2.3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完善林业作业设计

对于设计工作来说,需要设计人员提前做好项目所在地的信息采集与收集工作。针对林业作业设计来说,需要重点明确当地气候、水文、地形地势、原生树种、材积等信息,同时明确不同树种所需的生长环境、高价值原生树种保护措施。尤其需要做好多树种种植分布及树木密度控制设计工作,这样能为树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树木处于良好的光合作用状态。

2.4加强林业调查,规避自然影响

在营造林建设准备阶段,相关人员需要全面勘察各个区域的环境情况,林业部门还需要和气象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分析当地的气候类型,做好造林过程中的天气预测工作,尤其要检测该地区的土壤成分,根据土质检测报告合理地选择树苗,针对土壤盐渍化、干旱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实行人工播撒药剂的形式改变土壤的质量,还可以引水浇灌土地,为苗木种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除此之外,林业工作人员还需要整理造林相关的资料,完善种植造林工作、修剪造林工作等资料,在种植树苗无法在烈日下进行时,需要适量地进行浇水,护林员还需要参考相关资料养护苗木,林业部门还需要深入调查营造林区域的病虫害问题,拟定病虫害防治方案,提高营造林的整体质量。

2.5科学选择适当的种植技术

开展造林工程之前,工作人员需要事先调查好种植的区域,结合实际的工程特点选择适当的树木品种,贯彻落实适地种树的基本原则,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林木的成活率。工作人员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调查实际的种植环境及土壤情况,综合科学的管理技术选择适当的树木种类,这样不但能够科学合理分配种植树木,还能够降低植物病虫等相关危害,保证整体植物的存活效率,是植被的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与林业部门的检查管理力度不强、营造林新技术的运用不到位有关。因此,建议林业部门对营造林质量要进行科学的检查,合理的统计营造林后的新树苗的成活率,做到精细化的管理,同时要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培养高精端的管理人才,加强林业保护力度,让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国平.分析林业工程中营林造林工作的意义[J].现代园艺,2017(24):220.

[2]许敏华.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35):233.

[3]沈克林.提高林业工程中现代营造林质量的必要性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7(1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