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消化不良中西医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儿童消化不良中西医治疗进展

马蕾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 541000

摘要:儿童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餐后出现饱腹感,伴随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消化不良其主要与消化器官病变有关,病理上可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器质性消化不良(OD),临床多以FD患者为主。目前,对儿童消化不良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本文主要研究中西治疗在儿童消化不良中的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消化不良;中西医;治疗进展

前言

儿童消化不良是常见疾病,其主要是指出现上腹部腹胀、胃气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灼热等症状的儿童[1]。当儿童出现以上症状后,将影响食欲,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若长时间未积极接受有效治疗,将给儿童带来较大心理负担,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临床上针对儿童消化不良有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且两种治疗方法都取得较好应用效果。

1儿童消化不良病因机制

1.1儿童消化不良病因

儿童身体免疫力较低,受外界因素干扰下,就将引起身体不适,发生消化不良。且儿童消化道功能尚处于发育阶段,体内酶活性较低,若家长给儿童吃不易消化食物,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发生消化不良。此外,儿童细胞外液含量较高,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较差,也是引起消化不良的因素。儿童进食过饱或过少,都将导致消化不良发生。天气骤变,腹部受凉,使胃肠道蠕动频率加快,或儿童情绪波动浮动较大,也将引起消化不良。

1.2器质性消化不良(OD)

消化系统的良、恶性疾病均可引起消化不良,其中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胃溃疡、消化系统发生恶性病变是引起器质性消化不良主要原因之一。除消化系统病变以外的疾病也将诱发器质性消化不良发生,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慢性肾病等。此外,服用补钾剂、茶碱、抗生素等都将引起消化不良[2]。儿童常见消化不良病因------?

1.3功能性消化不良(FD)

目前,临床并未明确找出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其主要病理包括以下方面:①运动功能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舒张功能下降,在餐后会出现饱腹感。患者还将出现运动能力减弱。临床研究显示,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且有部分患者胃部出现排空延迟情况,可能与胃电节律紊乱相关。②内脏高敏感性。大多数功能消化性不良患者餐后胃部扩张产生较为剧烈不适感,说明患者内脏敏感性程度较高。该现象可解释患者在餐后会出现明显腹胀感、上腹疼痛等。③胃酸分泌。患者胃酸分泌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在空腹情况下回刺激胃酸加速分泌,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感。餐后,不适感明显缓解,说明消化不良临床表现症状与胃酸分泌有密切联系。④精神心理因素。很多消化不良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故可将精神心理因素归为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因素[3]。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在儿童与家人共餐时发生的传播。儿童体质较弱,与家人共同使用一套餐具,导致交叉感染发生。且在餐具未清洗情况下,将进一步增大感染风险。在感染后,造成口腔群落出现失调现象,出现口臭,影响食欲。若未及时消灭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传染发生。幽门螺旋杆菌和幽门杆菌是一回事!

2中西医治疗进展

中西医治疗儿童消化不良,其主要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对器质性消化不良儿童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主要是根据诱发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2.1西医治疗进展

(1)抗酸剂。抗酸剂主要包括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碳酸钙等口服药物治疗,缓解临床症状。且铝碳酸镁还具有吸附胆汁作用,若儿童出现胆汁反流情况时,首选铝碳酸镁[4]

(2)抑酸剂。抑酸剂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且在未进餐时上腹出现疼痛感。常使用的抑酸剂包括H2受体拮抗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PPI)。H2RA药物包括雷尼替丁、西米替丁等;PPI药物包括兰索拉唑、潘托拉唑和奥美拉唑等。

(3)促动力剂。服用促动力剂后能明显改善空腹和进餐后上腹疼痛症状,常用的促动力剂包括①多巴胺拮抗剂: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能刺激中枢神经,预防恶心呕吐发生,提升胃部功能。但是此类药物能作用于椎体反应,故儿童不宜长期发量服用。多潘立酮是选择性外周多胺D2受体拮抗剂,且不会导致机体产生不良反应,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升肠胃功能。目前,临床主要是使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其具有口味好,见效快等优势,儿童更易接受。但是长期服用多潘立酮,会造成泌乳素增高,在停药后症状会消失,若在服药期间出现乳房胀痛或泌乳情况,可适当停药2周,再继续服药。②5-HT4受体激动剂。莫沙必利,服药后儿童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无不良反应发生。但是服药后可能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故服药期间密切观察儿童心血管变化情况。

(4)助消化药。微生态制刺、消化酶属于消化不良常用辅助药物。用餐后,服用益生菌制剂或复方消化酶,可改善饱腹、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

(5)根治PH。临床建议14岁以下儿童不需进行HP常规检测,其主要原因是14岁以下儿童发生感染可能性较小,抗生素选择余地小,儿童对HP有自我清除能力。只推荐对消化性溃疡儿童进行HP检测及治疗,周期为10~14d。

2.2中医治疗进展

儿童消化不良多与家长过多给予易消化、太多新食物、饮食搭配不合理有关。儿童内脏器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搭配不合理,易损伤脾胃,造成胃功能消化障碍,出现消化不良。儿童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脾胃虚寒,或哺乳时间过长,导致消化功能消退,引起消化不良。临床治疗主要以健脾、消食、祛邪扶正及渗湿利尿为主[5]。临床用于治疗儿童消化不良的传统中医主要为柴胡疏肝散加减,包括白芍、柴胡、佛手、党参、枳实、白术等,临床应用较为显著。近几年,随着中医进一步研究,在治疗儿童消化不良中采用自制中成药方式,且取得较好临床应用效果。自制中成药方包括:伤食泻(甘草、内金、焦玉片、陈皮、茯苓、焦三仙各、炒菜菔子、白术)加减法,陈皮、炒菜菔子理气除胀,内金、焦三仙、焦玉片消食,甘草、白术调节脾胃;脾胃虚弱(党参、炒仓术、白术、云茯、陈皮、黄芪、甘草、煨诃子、米壳)加减法,陈皮、白术、云苓、白术醒脾理气,黄芪、党参健脾养胃,煨诃子、米壳止泻健脾;热泻(黄芩、甘草、拮芩、薄荷、鲜藿香、川黄连、滑石粉、泽白),薄荷、鲜藿香祛暑,宣解表邪,甘草调和脾胃,黄芩、川黄连止泻、清热燥是湿,泽白、滑石粉、甘草、拮芩祛湿;寒泻(茯苓、党参、陈皮、干姜、米壳、白术),干姜祛除湿寒,白术、茯苓、陈皮、党参健脾养胃,米壳止泻。中药具有治疗肝胃不合的消化不良儿童患者,治疗后,患者肠胃动力明显改善。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儿童消化不良患者无论是采用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都取得较好临床应用效果。但是很多儿童在服用西医后会出现不良反应,故应不断优化西医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且还应提升临床诊断结果,为后期进行中西医治疗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缓解临床症状,帮助儿童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新茹,李国莹,王燕侠,等;.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疗法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8,31(02):152-154.

[2]韩荣燕,吕康,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诊治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04):203-206.

[3]费利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2): 50-51.

[4]易欢华,黄艳青,陈镇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23):122-124.

[5]庞红威.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13(0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