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

左家超 宿玉文 汪治勇 何思

武警后勤学院 , 天津市, 300309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选自我院收集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共468份,对标本质量进行检验,共45份未达到检验标准。整理相关资料,找出标本不合格的相关性因素,针对标本采集、储存及检验各个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工作质量上的管控,降低标本检验不合格率。结果:在微生物标本检验中,存在尿液标本、痰液标本等不同微生物标本类型,在45份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的分析中,标本污染所占比重最高,对应数值为48.89%(22/45),其次为标本采集不规范,占比值为42.22(19/45)。此外,采血量不足、送件不及时也是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论:微生物检验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方式,为确保微生物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加大标本采集、运输及保存相关工作环节的管理力度,严格要求每一位员工,提高各项工作实施的效率和质量,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不合格;原因;质量控制;对策

前言: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微生物检验在疾病诊断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包含痰液标本、尿液标本、血液标本等多种标本类型的检验。期间,还会涉及到标本的采集、运输、储存等工作流程,最终将标本移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从中获取患者更多的病理信息,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完成疾病的诊断,以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过,从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上来看,并未达到良好的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出现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的现象。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会降低检验科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误诊、漏诊的发生概率。基于此,需要对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源头,从根本上进行解决,针对微生物标本收集、运输、储存等工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管控,将“确保微生物标本质量”作为工作重心,对每一个工作环节进行质量上的把关,减少失误的出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内容选自我院468份微生物标本,经过检验,发现共45份标本不合格。包含尿液、痰液、血液和分泌物四种标本类型,整理微生物检验不合格对应患者的基本资料,共22位男性受检者,其余23位为女性受检者,最小年龄为4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年龄上的平均值为(43.14±2.42)岁。

1.2方法

对所有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资料进行整理,回顾以往标本收集、运输及储存的整个流程,从中找出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相关性因素,具有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1]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的整理依靠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为计数单位,使用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在微生物标本检验中,存在尿液标本、痰液标本等不同微生物标本类型,在45份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的分析中,标本污染所占比重最高,对应数值为48.89%(22/45),其次为标本采集不规范,占比值为42.22(19/45)。详细数据请见表1.

1不同类型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n,%

不合格原因

尿液标本(n=15)

痰液标本(n=12)

血液标本(n=14)

分泌物标本(n=4)

标本污染

7

6

6

3

标本采集不规范

5

7

5

2

采血量不足

0

0

0

1

送检不及时

1

0

1

0

检验流程不规范

0

0

1

0

  1. 讨论

经过研究可知,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等。为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需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各工作环节的管理力度,构建出一个完善的微生物标本质量控制体系。首先,检验科技术人员是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对于标本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起着重要性作用。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不少新型诊疗技术被引进至医疗机构当中,在为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技术力量的同时,对检验科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为此,医院应定期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强化技术人员操作技能上的练习,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各项操作的准确性。另外,为提高检验科技术人员对微生物标本质量控制方面的认知,还应将重点放在思想认知上的培养,向其讲解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使其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其次,送件不及时是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之一。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各科室人员应加强沟通,及时处理标本送检中出现的问题,减少时间上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当前,微生物标本检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更多新的检验方法和技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为避免在标本采集、存储中出现操作不当的问题,检验科人员应提前与相关工作者进行沟通,对于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仔细交代清楚。

最后,不论哪一项工作的实施,均需依靠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行为上的规范。为此,检验科应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要求。采用责任落实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工作流程更加明确,即便是出现工作上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内也能找到具体的负责人,并查明原因,将问题进行解决。为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可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工作认真、表现积极的员工,给予其物质上的奖励[3]

综上所述,在检验科微生物标本检验过程中,存在多种质量影响性因素。医院应加大对检验科微生物标本质量的管控力度,重视每一个工作环节,从制度的建立、人员的培训以及各科室沟通的强化等多方面入手,减少工作误差,为检验科检验标本质量提供保障,向患者提供一份可靠的检测报告。

参考文献:

[1]杨慧敏,谢艳军.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06):664-666.

[2]李岩.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及其检验技术[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6):39-40.

[3]刘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0):197-198.

作者简介:姓名 左家超(1996年9月),性别: 男 ,民族 :汉,职称 :学生,籍贯:大理白族自治州,本科学历,检验医学专业,航空军医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