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教学策略

谢睿

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广东湛江 524022

摘要:简单来说,物理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物理课程中获取的,对于个体的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的品质与能力。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新课标的重要要求,已经逐渐成为引领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重视核心素养对于突显学科价值的重要作用,对物理核心素养进行更加准确的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对物理教学策略进行改进。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认知基础,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为了更好的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全面落实物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增强教师和学生对物理核心素养的认知。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存在问题,提出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知识,轻能力

当前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上的绝对主体,教师在课堂上以单纯的知识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听讲、学习的位置。这种上课模式下,老师将上课任务简单的看做是物理知识的讲授,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的情况是不甚重视的。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的目的更多也是能够做到解题,完成考试,而很少有学生真正对所学习的物理知识产生质疑和好奇,对于自身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并不是很在意。因此,造成了严重的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建设的情况出现。

2、重结果,轻过程

物理知识中的理论、定律、结构等是前辈学者专家经过历史沉淀所证明的完全正确的经典知识,这为当下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材资源。但是,由于上述理论、定律等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单纯的将上述结论性告诉给学生,要求学生记忆,而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等是严重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知识是有完整架构和体系的,只重视结果,将会造成学生无法深刻理解结果,长此以往,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3、重习题,轻方法

很多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习惯运用题海战术,反复的练习学生的解题能力,这种方法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却忽视了对于学习方法的培养。不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无法很好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物理课堂上面对各种问题时,只能是模仿教师讲授的方法去解决,而缺乏自主的创建和主张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1.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1、构建解决问题情境

在在组织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物理问题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通常来讲,物理问题可以是课堂中生成的,也可以源自于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之后,可以组织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展开探索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并感受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从而为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以《磁感应强度》为例,为了促进学生建立相关的概念,笔者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创设了教学情境,提出了以下几个关键的问题:(1)在物理学当中,是怎样规定磁场方向的?(2)能够通过“磁极N极”对磁场的强弱进行检验吗?磁场可以对铁磁材料产生作用,除此之外,磁场的作用还能体现在什么物体上?(3)通电导线受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系?通电导线受力是否受到磁场强弱因素的影响?应该怎样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几个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一种指引。在问题(1)处,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磁针的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以及自主阅读的方式获取了解决问题(1)和(2)的知识方法。接着,学生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最终,通过这种集思广益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这一节的基础知识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2、渗透学科思维方法

物理问题的解决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亲历物理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全过程,以此来使学生有效掌握客观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复杂而真实的物理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思维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以此来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教学《牛顿第二定律》时,笔者将“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性实验改为了探究性实验。首先笔者明确了这一实验的主要目标:探究物体的加速度和其所受合力以及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然后,笔者提供了打点计时器、附有定滑轮和刻度的木板、纸带等实验中所需器材。接着,学生围绕实验目标进行了大量的交流讨论,并初步明确了这一实验涉及到的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法。之后,学生根据这一实验方法,通过合作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了实验方案。最终,通过猜想、问题分析、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知识探索过程,学生逐渐认识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外力之间是正比关系,而与物体的质量是反比关系。由此可见,在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渗透恰当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践,或者组织科学实验,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中明白理论的含义,而且会因为实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而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具备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教学《探索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所要用到的器材,即弹簧和祛码。在上课时,教师先讲明实验的操作步骤和一些注意事项:用悬挂祛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压力,然后用列表法来记录和分析数据(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最后用图像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关系,但要注意所加祛码不要过多(大),以免弹簧超出其弹性限度。在讲解完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组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在实验中明白弹力与形变的关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结语

总结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因此,在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应及时根据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以此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与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元生.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初探[J].创新人才教育,2017,(4):24-27.

[2]李金瑞.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核心素养[J].中国民族教育,2017,(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