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的变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小组合作的变型探究

柯宇婷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第二十六中学 118000

摘要:小组合作作为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已经毋庸置疑了,可手段提出来之后是不是就可以完全一成不变还是有待考究的。自我认为没有完全一样的情况,那么,处置的方法手段就应该相应变化。这样,高效的手段才会更加高效,完成最初的设想。

关键字:小组合作 变型 高效

减负增效,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这个作为当下教育的大势已经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高效课堂首推的重要方法就是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自己教自己,自己教别人,这样学到的东西更扎实,学生间更易交流,增进友谊,相应地,教师的负担也会随学生能力地提高有所减轻。听过很多名师的课,自己也尝试过,小组合作一般五六人一组,互帮互助,可有些“小”问题抛出去只有三两人能真的动起来,剩下的只是观众。而将一些“大”问题抛给学生让全组参与,又出现一堂课必有一个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看起来似乎还是教师主导,且有作秀的成分,由此本人认为,小组合作是高效的手段,且这个手段可以变化多端。

  1. 小组大小因题而定

将小组成员固定下来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成员固定可以免去学生“分心”,增加团队凝聚力。可过于固定又会使小组合作只有在大问题讨论时有优势,有时还会因小组成员过多有人没事做,浑水摸鱼,这显然与高效有悖。那么,课堂教学想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就必须增加学生的戏份,让互动时时参与进来,人人都有事做,这样看来,小组因题变化大小的优势便显现出来了。根据教学要求,可以将小组分为二人、四人、六人……例如,给课文划分结构的话前后两名学生足矣,面对面相互讨论;要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对课文中主要人物进行性格分析的话,那可以再划过来两人前后左右四人为一组,大家进行补充完整,集思广议;要是遇到分角色朗读,可以根据角色让学生自己找组员,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自我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是表达观点问题更可以男女分组甚至是全班为一组的进行大讨论……这样,根据题型大小变化小组大小更加灵活新颖,可大可小,一定方面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然,老师一声“小组讨论开始”,学生固定的往一个地方跑,时间久了引发固化效应,由兴趣带动的学习劲头就大打折扣了。

  1. 小组成员因题而定

一般教师都是以一排或前后座位为小组单位,成员过于固定,资质稍好的同学与资质稍差点的同学分布不均,有时一道问题抛出去之后,小组成员学习普遍不错的小组往往在答题时间上与正确率上都会取得优势,这就出现一边忙的焦头烂额还忙不出所以然,一边闲的无所事事还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情况……这样,如果以加分作为基础的话,有时难免显得小组之间存在不公平的情况,时间久了,常胜小组失去了探究的积极性,稍弱点的小组则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为先天条件在那里,怎么做都比不过人家也就干脆不做了……也有的班主任在座位安排上就将学生按资质平均分开,这样保证每组都有好学生带,每组都有需要帮助学习一同进步的学生。这样看起来各小组很公平,实力相当,有一同竞争的可能,可时间一久又发现这样凭“车头”带动“车尾”对车头来说太沉重了,“车头”明可以跑的更快更远,可是被过重的“车尾”“拖累”的无力奔跑……如此想来,可否对文章的把握由难到易给出不同的几类题,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学习能力自行结合小组?比如在《与朱元思书》的学习中,把文章大体掌握之后再研究这篇古文采用的写作手法,中心思想,奇山的展示特点和作用以及异水的特点……由题面一看就是有难易区别的,与其把题给人何不让人去选题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凭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型,于是,全班会因选择不同难易的题目而自动形成小组,保证能吃的够吃,充分体现他们的能力;吃不动的也有适合的饭菜,不打击他们的学习自尊心,在一点点进步中一步步选择到最难的题目。探讨时间相同,题目不同,实现各尽所能,保证各有所用。教师可以让出舞台让不同题目的小组代表为全班做解题分析,最大程度上保证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

  1. 组内合作与组间合作

其实,不管如何变换小组形式,目标都是为了高效,保证学习目标明确,人人都有事做,这样学生才能体现自我的价值,感受到其中的快乐。可以每人负责一个部分,然后组织完整,这样,单位时间内可以找到更多的有效知识材料,不断完善。比如在《藤野先生》的学习中对藤野先生的典型事件及性格分析,小组成员各自划分研究段落,每人在自己的研究段落中寻找有关藤野先生的事件,然后透过事件分析藤野先生的典型性格,最终答案汇总,使得教师给出的话语能更加有力的执行下去,保证答案的完整,教师的零补充,让学生们最大程度的把握文本,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味成功的快乐;对于答案相对容易探寻的问题,可以小组每人都总结,然后大家拼出交集,对有异议的地方再展开讨论,不断充实本组的答案。比如在《我的母亲》的学习中对母亲这一形象的研究,有个小组的成员都认为母亲是严厉但不失慈爱、宽容、有自尊的人,其中有一名成员还提到母亲深爱丈夫,有爱面子的成分……最后,他用文章中关于母亲教育胡适不给父亲跌股及母亲夜晚关门教育胡适这两处描写渐渐说服大家,更深层次详尽的挖掘人物形象,使得本组答案更加完善。由此带动学生们更加热衷于比较组间的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思考,不同角度思考。

如果小组内出现意见不统一时,请教老师应该是其次的,最明智的当属组间讨论。大家自动扩大学习讨论的范围,互通有无,自我完善学习。比如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学习中,课后习题三提到关于托尔斯泰的眼神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在关于托尔斯泰外貌特征的分析中,有一个小组提出质疑说关于其眼神的描写不单单仅有夸张,还有比喻!在与旁边小组的交流中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看法,从而认为课后习题应该把比喻一同列入进去!从扩大讨论到不满意书本,谁能不说这是学生真正动脑的结果呢?有问题自己解决,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保证小组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贡献,这也是在对三维训练中的“过程与方法”的最好训练吧……

  1. 精神高于一切

在小组合作中,看见很多老师以小组加分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劲头,乍一看,以得分的高低带动学生进步,以团队荣誉督促每个人做贡献,很好。可一细想,素质教育提倡不以“分数”看学生,那现在这种模式就感觉有待完善了。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人应该都明白一个道理: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所以,学生自己应该发自本心的愿意学习,以获得新知识为乐,以“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困难最终得到答案为乐。所以,需要帮助学生增强自主性,减少外力推动,真正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乐于学习,乐于合作学习,乐于高效的合作学习!

当然,现在好多学生并非愿意学习。有句名言,世界没有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套在这里应该也一样,没有不愿意学习的孩子,只是他们还没有找对方向。这样,老师要在课下多帮助学生找“出路”,为的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加高效快乐的学习。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是可以像孙悟空一样七十二变的。这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古人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我们完全没必要非等到“穷”时再变,对于开朗活泼,对待学习忽冷忽热的学生来说,变一变是最好的方式。当然,这里还存在很多思考,我会更加努力地去琢磨,引导学生,提升自我,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刘玉静,高艳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合作学习》 张敏编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学习型学校的专业发展——合作活动与策略》 罗伯茨,普鲁伊特(美)著 赵丽,刘冷馨,朱晓文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