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5
/ 2

小学科学课堂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的实践研究

徐桂梅

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 510380

摘要:在科学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坚持意识为先,实践为本的原则,扬长避短,寓教于乐,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校园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知。

关键词:小学科学 渗透环保意识 实践教学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智慧的国家,在古代人们的智慧就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就认识到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想文明发展就要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但随着工农业的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环境经受着考验,各种污染问题对我们生存的环境危害越来越凸出,爱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球人的共同使命。

  1. 课堂中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小学科学课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学科,应首当其冲的担起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的使命,以科教版一年级下册《动物》为例,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树立环保意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动物秘密的兴趣,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们对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人与动物之间要和谐相处的关系仅仅靠书面图片和文字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采取视频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如果人类和动物友好相处,地球就是我们的美丽家园,如果人们对于动物肆意的宰杀破坏生态系统的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会出现一片荒凉,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屠杀动物”方面的视频,能更直观引导学生建立环保意识。

再例如课堂上分享案例:近年来,社会上吃喝风日盛,有些人以“野味宴”炫耀,菜谱上不仅有一般野生动物,甚至还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野生动物作为宠物饲养、或制成标本供家庭摆设,部分城里人喜好的“野味”、“野物”之风,激起了人们大规模捕猎野生动物的恶习,不久前山西忻州日报发来消息惊呼:晋、陕、内蒙交界地区毒杀飞禽走兽成风,造成“千山鸟飞绝,万径兽踪灭”的严重局面;有的省市本地的野生动物已被吃光抓尽,甚至国外非法进口野生动物以供应餐馆行为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由许许多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所构成,各系统不仅分别形成独立稳定的食物链,而且各系统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现实证明,大规模野生动物毁灭也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产生严重后果。通过这些案例,使学生们认识到要成为保护大自然的卫士,从自身积极加强环保教育宣传活动。

二、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进行环保教育。

为了促进学生们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更好的认识,例如可以采取营造氛围,课堂渗透,课外补充相结合的方式。不能忽视校园文化建设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可以把有关保护环境的宣传画册展示在校园橱窗内供学生们观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班级内设立生物角,进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除了在学生课堂以及校园建设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外,也要让学生们走出课本结合实践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保护环境的意识。例如结合本地实际和一些特定的环保纪念日开展并组织教育宣传活动,配合相关主题,进行环保知识演讲、征文比赛、编演环保节目等。还可以开展校外活动,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以开展“走进动物”的校外主题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的和小动物有所接触,让学生们主动探索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等,通过近距离和小动物接触,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动物们有更深的了解,也能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通过活动使学生们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证明学生参与环保的决心和意识。

  1. 通过课堂课外相结合方式加强学生环保自我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要通过课堂课外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开展社会实践调查,通过实践调查增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学校可以开展“红领巾绿色小卫士”活动把校园的绿化带和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进行监督检查,教育学生保持校园的整洁,“学校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激发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和爱护环境的意识。情感教育最终是要落实到行动中,才能形成品德意志。实践体验活动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可借春游、秋游以及假日活动的机会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美好风光,认识周围环境与人、植物、动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唤醒学生对大自然热爱,培养对花草树木、小动物的热爱之心。

小学科学课教学向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着更为优越的条件,在科学课《动物》、《植物》、《环境和我们》等单元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观;引导学习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与自然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面对疫情带来的灾难和考验,再一次向人类发出了警告,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魏宏虎.适性课堂: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J].上海教育科研.2013(0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