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荧光法在感染控制中的风险防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5
/ 2

生物荧光法在感染控制中的风险防范分析

张旋 郭瑞晶 张召菊 商现英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 山东邹城 2735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生物荧光法在院内感染控制风险防范的作用。方法: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物体荧光标记检测方法于我院总院门诊区域与各科室、病区、工作区域接触表面进行检查,并基于检查结果与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5W整改,对比检查前后的检查总合格率,探讨采用生物荧光法在院内感染控制风险防范的作用。结果:数据统计完成后,检测前组的检查总合格率为27.29%,其中中医综合楼33.33%,内科楼24.18%,外科楼33.33%,东院区34.51%,门诊医技公共区域25.12%;检测后组的检查总合格率为87.17%其中中医综合楼79.48%,内科楼84.74%,外科楼91.38%,东院区93.36%,门诊医技公共区域69.16%,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生物荧光法在院内感染控制中,能够有效的针对于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针对性5W整改,从而指导院内感染工作的推进,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

关键词】生物荧光法;感染控制;风险防范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外均引起了高度重视,此类病原体的潜伏期为1~14d,大多数患者在3~7d时发病,潜伏期患者与病毒携带者均有可能成为传染源,易感性强,主要传播方式以飞沫传播与密切接触为主,尤其是在密闭环境下出现传染的可能性较高,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的预防措施与隔离措施。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和医疗废物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发生[1]。国内有文献指出[2],在医院院内的感染突发事件中,采用此类检测方法能够有效的对于院内感染控制与风险预防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基于此,我院特于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荧光标记检测方法于我院总院门诊区域与各科室、病区、工作区域接触表面进行检查,观察分析采用生物荧光法在院内感染控制风险防范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荧光标记检测方法于我院总院门诊区域与各科室、病区、工作区域接触表面进行检查,并基于检查结果与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5W整改,对比检查前后的检查总合格率,本次检查内分泌科、肾内科、消化二科、消化一科、血液科、神经内科,普通病房十大高频接触表面、卫生间六大高频接触表面、医务人员工作区域十大高频接触表面共1037个点将。2020年1月至2月的检查数据设为检测前组,将2020年6~7月的检查数据设为检测后组,对比采用荧光标记检测方法下院内检查总合格率的变化。

    1. 方法

首先利用荧光笔或荧光粉对医院各个区域物体表面进行荧光标识布点,在医护人员清洁工作区域后,检测人员依次对内分泌科、肾内科、消化二科、消化一科、血液科、神经内科,普通病房十大高频接触表面、卫生间六大高频接触表面、医务人员工作区域十大高频接触表面共1037个点用紫外线手电筒进行采样检查,检查荧光残留情况,计算荧光标记清除率。对于检测结果向相关负责部门进行反馈,并下发整改5W表,责令相关责任负责人进行整改,确定整改责任人与整改时限。

    1.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检测的荧光清除率数据下,分析对比医院各个科室环境物体表面检测前后的检测合格率。

    1.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检测结果

数据统计完成后,检测前组的检查总合格率为27.29%,其中中医综合楼33.33%,内科楼24.18%,外科楼33.33%,东院区34.51%,门诊医技公共区域25.12%;检测后组的检查总合格率为87.17%其中中医综合楼79.48%,内科楼84.74%,外科楼91.38%,东院区93.36%,门诊医技公共区域69.16%,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检测结果对比(n,%)

组别

布点数

总合格率

中医综合楼合格率

内科楼

合格率

外科楼

合格率

东院区

合格率

门诊医技公共区域合格率

检测前组

1037

27.29

33.33

24.18

33.33

34.51

25.12

检测后组

1037

87.17

79.48

84.74

91.38

93.36

69.16

t

-

73.243

43.307

73.938

71.778

75.099

38.917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医院及时要对于院内高频接触表面、医护工作区域物体等进行清洁消毒,这也是控制院内出现交叉感染的重中之重,并定期进行检查与抽查,确定重点环节的执行与管理,从根源上切断病毒感染扩散的渠道[3]

本次研究中,检测前后,院内的清洁合格率明显上升,组间差异明显(P<0.05),以往容易遗漏的消毒清洁盲点如卫生间门把手、门闩不合格、护士站电脑(键盘、鼠标)情况等均得到了较好改善,院内各区域中的合理率明显上升。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荧光标记检查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快速检测方法,能够基于生物发光技术对于物体表面残留的荧光进行检测,从而判断被检测对象避免的微生物含量,此类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的特点,能够较好的契合院内突发公共卫生时间的感染防控与发现预防需求。

总而言之,采用生物荧光法在院内感染控制中,能够有效的针对于高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针对性5W整改,从而指导院内感染工作的推进,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杜丽,杨晶雪,谭金煜,等.ATP荧光检测法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018):75.

[2]陶惠兰.试论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医院感染突发事件中的运用[J].健康大视野,2018,000(023):267,269.

[3]朱艳萍,刘素珍,张甜,等.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观察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与产后医院感染关系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2):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