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校园欺凌——对校园欺凌说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2

拒绝校园欺凌——对校园欺凌说不

黄艾玉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桥镇中心学校 广西南宁 530401

摘要:校园是学生成长和生活的第二个家,但是随着成长环境的变化,校园欺凌问题不断严重,成为当前社会需要关注的重点教育问题。在面对校园欺凌问题时,构建文明校园已经成为了当前各个学校所必须建设和规范的研究课题。因此,本文将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探讨,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建立健康友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关键词:校园欺凌;产生原因;预防

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校园问题,不仅仅会伤害未成年人的身体,同时会使得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发生扭曲,受到精神的折磨,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问题。所谓的校园欺凌,就是在校园环境中出现了以强凌弱,以多欺少,以大欺小的现象,未成年人往往由于自己不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以不正当的行为和语言来对待身边的同学,导致了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1]。这违背了以友善为核心的人际交往原则,对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家庭原因。家庭是未成年成长发展的第一所学校,在此过程中,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家庭环境中对于未成年人构建正确的人格品质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家庭环境给孩子带来了较大差异的性格影响。比如,在一些家庭条件普通的家庭中,有一些父母则需要常年在外打工,很少能够长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导致了未成年的教育无法得以保证,家庭教育逐步缺失。在确实家庭教育的同时也缺乏了对幼儿的心灵成长的疏导,失去了父母爱灌溉的成长环境,使得幼儿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偏差。根据一部分相关数据的研究,可以发现出现校园欺凌问题的学生,有80%都是来自于单亲家庭,或者是缺失父母的爱的孩子[2]。由此可见,家庭因素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另外一方面,还有一部分家庭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家长给予孩子过分的溺爱,由于过度的纵容使得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逐渐走向偏离正轨的路途,使未成年人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喜欢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最后导致了校园欺凌事件在其身上更容易发生。

其次是学校的因素,对于学校来说,是未成年人进入扮演社会角色的最首要场所。在校园环境中,学生需要给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来维护自身的社交能力。但是在当前的校园教学过程中,关于校园欺凌事件产生的原因也是由于学校法制教育知识给予不够,导致了未成年人对于相关校园欺凌法律和道德意识的薄弱。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学校没有在教学过程中配备具有较完备的法律专业知识的教师人才,只是为学生提供了基本上的思想品德教师;另外一个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法律知识体系没有构建完整。学生在违反规章制度时没有做到明确条文的规定,学校过度偏重对学生的升学率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的重视,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

最后是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由于在当前网络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未成年人所接触到的信息有一部分是不是用于该年龄阶段所应该见到的信息内容,从而导致了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有关于各种暴力的场面。由此给未成年的身心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使得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利的时候,或者在处理自己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时,选择利用不恰当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从而导致了校园欺凌事件的逐步恶化。

二、预防校园欺凌,对校园欺凌说不

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所产生的校园欺凌现象都应该从摇篮处将其扼杀,这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为未成年的成长建立起友好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构建纯净的氛围。

2.1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校要设置专门的法律知识普及课程,让学生明白法律既是我们来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也是制裁他人的利剑。在当学生受到自身权利威胁以及受到人身健康安全危机时,应该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在发现校园欺凌事件时,要及时地与家长以及教师、警察取得联系,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理解法律所带来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例如,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该多开展一些有关于法律知识宣传的专题教育活动,比如利用相关的演讲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和不良影响。让学生能够明白校园欺凌事件对于自身成长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再比如可以设置主题班会来教育学生,并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深入讨论;还可以设置一些学校黑板报、宣传栏、随处可见的警示标语等形式,以帮助学生在生活学习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能够注意到要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3]

2.2规范自我行为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也要注意规范自身行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都是在对善恶的不断摸索中来找寻真理,学生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身行为,不要盲目的跟风,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4]。做事认真,不冲动,听从老师的教导,不参与欺凌同学的事,与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在参与一些网络平台,相关信息检索中要选择符合自身年龄段的网络链接来进行学习,不在相关QQ,贴吧,微信等社交平台上散播谣言,避免威胁他人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未成年人也要注意自身的仪表妆容,不穿奇装异服,做自身年龄段所应该选择的服饰以及穿戴整洁,成为积极向上的青少年形象。

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有关于校园欺凌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应该采取的相关对策。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阻碍因素。在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中家庭因素占有首要地位,另外,学校和社会都是构建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环境组成。由此,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范围,以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熊丙奇. 对校园欺凌说不——从校园暴力案件频发看中小学惩戒教育[J]. 教师博览:原创版, 2016(10):33-35.

[2]卢强梅. 建设校园文化 抑制校园暴力的发生——以文化的视角解读中小学校园暴力[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 2018-12-028.

[3]李大为. 从天津某中学与河北某中学的比较看校园文化对校园暴力犯罪的影响[J]. 法制与社会, 2017, 000(004):246-248.

[4]魏志祥, 刘红梅, 王玥,等. 家庭教育视角下的初中女生校园暴力现状分析及对策——以镇江市某中学为例[J]. 长江丛刊, 2017, 000(034):P.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