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电力生产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2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电力生产工作中的应用

邱爱云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垣曲县供电公司 山西垣曲 043700

摘要:电力企业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以资产作为竞争力创造核心利润。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电网的固定资产已进入了一个维护阶段,技改大修规模显著增加,资产风险增加,资产效率有待提升。基于此,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管理;电力生产;应用

电网全寿命周期管理就是从项目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对电网项目进行综合造价分析、控制。它能拓宽企业成本核算,精准掌握企业成本信息,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同时还能对生产的运维费用进行预控,所以要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进行有效的推行,促进电网资产向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1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定义及意义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按照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统筹兼顾资产安全、效能和周期成本三者的关系,从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覆盖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维、财务、绩效等多个专业领域,精炼出的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降低成本开支

(二)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可靠性

(三)做好资产风险控制

2 电力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及内容

电力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质上是系统工程理论在资产管理上的应用,它是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通过在规划、立项、设计和设备招投标等决策环节将建设和运行阶段进行通盘考虑,以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寻找一次投入与运行维护费用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改变了以往电力资产管理中割裂二者关系、片面追求一次投资最低的做法,有效地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衔接。

由故障引起的损失,在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的计算成本中占较大的比重。将故障成本作为一种惩罚性成本折算进全寿命周期成本,是全寿命周期管理在设备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招投标时就充分考虑可靠性因素,有助于从源头上提高设备和系统的稳定可靠性,从而全面的分析可靠性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以提升输变电设备资产的质量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

3 建立电力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型

建立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指标模型,应实现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将现有的条块职能管理模式,转变为闭环流程管理模式,将定性粗放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科学、定量的精益管理模式,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管理,保障管理过程的快速高效。

模型应以系统管理思想为指导,安全、可靠为前提,提高资产使用寿命、降低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为目标。是加强基础管理、实现资产的实物流、价值流合一的集约化管理运营模式。

设立模型的目的在于,在综合考虑电力设备在安全和效能的基础上,追求周期成本最小。安全类指标要反映资产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状况,衡量资产在安全方面的管理水平和成效,主要表现在企业发生事故的次数。效能管理主要体现在资产效益、资产效率、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上,效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发展潜力,主要由供电质量、供电合格率等几个数据指标体现。周期成本管理是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核心,实施全寿命周期管理关键就是要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去制定资产管理策略,合理的延长资产寿命,达到成本最优。

与安全指标数据、效能指标数据相比,周期成本指标主要体现在财务成本的支出上。这类指标存在信息量巨大,统计范围广,收集分析工作量大等困难。而且,近年来随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由理念阶段向实践阶段的不断深入,研究的对象也逐步由资产整体转向资产单元。然而,受传统的粗放型资产管理模式的限制,资产的建立往往以工程投产时的工程名称建立资产台账,未能实现资产台账与实际设备的一一对应,不能反映单台设备的价值。

4 电力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优化

4.1 规范基建工程管理

在基建工程建设费用管理方面,制订基建工程建设费用管理办法,提出基本建设项目以及按照基建程序管理的配网项目、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等基建工程费用归集分摊的相关要求。明确基建工程建设费用包含的具体类别,将基建工程建设费用按类别进行划分,统一费用归集分摊的内容和形式,明确费用归集分摊具体标准,明确费用归集分摊的相关部门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

4.2 规范大修和技改费用管理

在大修和技改工程费用管理方面,制订大修工程预算、技术改造工程预算管理办法,从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入手,将大修和技术改造工程的各项费用归集至单台设备。规范大修和技术改造工程的预算编制和审查流程,提出预算编制中各项费用归集分摊的有关要求和标准。明确各项费用类别,逐台设备、逐项费用进行预算管理。

4.3 规范运行维护费用管理

在运行维护费用管理方面,制订运行维护费用管理办法,对突发性抢修项目支出、非重大例行性检修项目支出的运行维护费用的预算编制和项目实施提出明确要求,将费用归集分摊至单台设备。提出运行维护项目申报环节各项费用与设备一一对应的要求。优化运行维护预算内容和形式,明确归集至单台设备以及需要分摊至单台设备的各项费用类别。提出实施运行维护费用管理的流程和要求,即在项目下按照设备创建日常检修运维工单,在每个工单中录入所需的部件、材料、人工、机械明细以及外委工程需求。

4.4规范物资管理

在物资出库管理方面,将领料单与单台设备相对应。调整物资出库管理模式,在原有领料单基础上增加项目编号、资产编码、设备编码,同时将原有的一项目一单、一单位一单,调整为一设备一单,实现材料与项目、与单台设备、与单个资产的对应。

5 电力设备全寿命管理的效果

5.1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有效

本文通过将基建工程建设费用、大修和技术改造工程费用、运行维护费用科学准确地归集分摊至单台设备,为评价指标数据来源提供了重要保证,使评价工作能够科学地深入到单类设备、单台设备,为评价工作广泛、灵活开展以及评价结果的深化应用奠定基础。

5.2 成本管理体系更加精益

通过规范管理方法,使成本管理对象全面由资产整体转向资产单元,专业管理更加精益,为建立针对单个资产的成本定额体系,以有效控制各类成本费用奠定基础。

5.3 标准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在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中,供电公司将有关研究和工作成果以标准和制度的形式进行固化,并形成在实际应用中持续完善的工作机制。为保证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基础数据月度收集工作质量,制订了基础数据收集实施细则,建立了数据收集和审核流程,明确了数据范围、责任分工、收集方法。建立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综合评价规程,规定了综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5.4 信息化支撑体系初步形成

在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中,提出的每一项工作要求、制订的每一项规章制度,都充分考虑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力求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益管理。通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实现了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等不同信息系统数据的有效集成,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奠定了数据基础。

6 结语

在电力设备管理中应用全寿命成本管理,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购买到报废的全程管理,长期地对电力企业投资进行把控,从而使得电力设备的管理支出减少,使得电力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全寿命周期成本运用到电力设备管理中可以帮助研发人员的研发工作,对电力设备进行改进,研制出更加新型的电力设备,最终实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穆广平. 基于资产全寿命的技改辅助决策及再利用管理[J]. 电力与能源,2014,01:113-116.

[2]曹程杰. 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在智能变电站设计中的应用[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4,02:46-51.

[3]牛东晓,郭皓池,胥永兰,洪悦,刘金朋,余智芳,亓学成.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应用分析的电网企业决策支持方法研究[J]. 华东电力,2014,0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