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合育在青春期学生教育中作用发挥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2

基于家校合育在青春期学生教育中作用发挥的分析

倪佩芳

江苏省镇江索普初级中学

摘要:当前教育制度下,学校在开展青春期学生的教育工作中,面对具有独立意识强,好奇猎奇心重,自我认同感强,偏激心理初现等特点的学生狠抓思想品德教育,积极寻求教育教学创新,探索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家校合育便是学校针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叛逆和行为偏差等问题提出的新型教育模式,旨在引导学生重塑健康心理,更正行为偏差,以达成教学成效,培育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三观正直、心理素质过硬的学生。

关键词:家校合育;青春期学生;教育;作用发挥

引言:青春期学生教育问题中校园问题频发,社会暴力现象严重,对青春期孩子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但单靠学校或家庭一方力量很难完成对其的道德培育,需要家校联合应对,强强联手完成青春期学生道德教育,以实现德育成效的提升,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管理。

1促进家校良性互动,打造“家校合作共同体”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环境,其带给孩子的不仅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也是孩子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新生儿呱呱坠地起,便在接触和探索中不断认知,期间家庭教育作为主要教学途径在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影响孩子,使其能尽快感知和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然而当孩子三岁以后,便进入到学校开始学习。很多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在进入学校以后才开始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实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性格个性养成,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都会因长期与父母的接触和沟通,而很大程上受到父母的影响和感染,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父母是需要意识到,自身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思想和行动去完成这个重要的使命 。

当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对下一代的教育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学校在不断探索创新,寻求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积极面对众多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工作量大,任务重,需要顶住很大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要应对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因心理变化和生理发育各类问题频发的现状,学校和老师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干预和引导,全力避免学生在青春期出现思想品德偏向、行为偏差等问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品德教育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开展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着力打造“家校合作共同体”,营造家校合作共赢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针对青春期学生德育问题,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家校良性互动,积极构建家庭与学校的互动沟通渠道,畅通家庭与学校的交流与协作关系,实现学生学习动态及思想动态的信息共享,通过沟通协作,完成跟踪调查,并就对其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引导和更正,以提升青春期学生德育成效。

2聚集偏差行为,开发家校合育精品课程,促进公德素养提升

青春期学生在思想上因看待世界的角度受限,涉世未深,思想单纯,想事情简单,心智不成熟,而对自我认知过于自信,在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抵制各类诱惑的能力低,容易受社会各类消极因素影响,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足,导致其在面临诸多问题的同时出现行为偏差,往往在看待事物方面太过片面而出现过于激进、过于偏颇甚至消极应对的情况,因此各类偏执事情在青少年学生中频频发生。针对这类问题,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交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引导教育。对于青春期学生的问题类型多、产生原因各不相同、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因此针对学生采取的措施也需因人而异,各个击破。因此开发家校合育精品课程,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对青春期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的设立精品专题研习课,制定一套专业课程,对口施教、对症下药,有效促进青春期学生公德素养提升。

3家校共育,探索青少年偏差行为产生原因,并减少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产生

当前,社会多元化发展产生的很多因素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构建影响很大,因此产生原因也很复杂,但只有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本所在,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以下对于青少年偏差行为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3.1青少年自身存在的内部因素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构建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发育初现第二性征的特殊时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中其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自尊心也越来越重,更加看重自身成长,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意识形态养成中便会因个性特点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有些学生会体现出逆反心理,有些会体现出自卑心理,还有些学生会体现出自负心理,在这些消极心理的相互作用下,青少年在遇到特殊问题发生时,往往处理事情盲目冲动,不计后果得失,处事鲁莽使问题向着更为严重的方向发展。很多自负的学生对自已的认识不到位,不愿意承认自身存在的不足,时常为了掩盖不足而故作姿态,为人处世中我行我素,从不理会别人的感受,使自己处于被动局面。这对其造成的后果便是容易受别人排挤而更中封闭自我,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交圈,不愿意接触别人。而心理自卑的学生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自己不自信,时刻认为自己矮别人一截,从而做任何事情都表现出畏首畏尾,成效不好。

3.2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外部因素影响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然而学校也由于其独具的教学特点,很多时候更注重知识传输,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力度不大,只作副课进行常规式教学,学生的好奇心被单调的教学模式慢慢打掉了,想象力无法正常发挥,天性因教学束缚捆梆在课本上而无法释放,逐渐扭曲了学生的心智,致使学生产生厌学甚至更为严重的逃学旷课,混社会等行为发生。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对学生的影响是藏在日常生活琐事中的,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思想形成和品德培养产生影响,家风的特点对构建学生品德起着作用,家风好的家庭自然学生的品行就好,而家风不好的家庭学生品行就欠教养。然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因工作、生活等各种原因,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处于缺位的状态,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少之又少,父母因忙碌无暇照顾孩子,也没有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与经历,而孩子在这样空闲的家庭生活中很容易因生活单调,时间充沛而大量触不良的社会信息,以引起家长对其的重视。很多孩子由于情感缺失做出过激行为,也只是为了找出自我存在感。

社会在孩子的成长中一直充当孩子与外界交流的媒介,然而现在的社会,其文化事业发展,科学技术更新较快,产生出各类不良信息,渐渐对学生造成影响,比如说色情、淫秽和暴力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学生,使其产生消极心理和不健康心理,从而导致偏差行为的发生。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既然已经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就应该从根源出发,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减少和避免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发生。

4通过家校合育研究,引领新的德育传递模

在对青春期问题学生的教育中,学校要发挥好其教学主体的职能职责,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设计,积极向家长沟通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家长在其中也要尽到应尽之责,积极配合和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协调,做好孩子思想品德构建的助力,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思想动态实行适时监管,协助孩子思想形成和品德养成向着良好的局面开展,

结束语:总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果有效结合起来,那么在针对青少年青春期道德教育中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孩子两大主要生活学习场所被充分利用,对孩子的时刻监管也为孩子建成健全的心理素质提供了最佳环境和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引用田丽宏.浅谈家校“共育”新思路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7(47).

  2. 胡若楠;;浅谈家校共建共育的必要性[J];新课程(上);2018年08期

  3. 宋丽红;;家校共育 共赢未来[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6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