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空分装置分析富氧环境的影响与危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9
/ 2

结合空分装置分析富氧环境的影响与危害

张军平

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伊犁 835000

摘要:近年来空分装置不断向大型化发展,因富氧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2019“7.19”气化厂、空分装置事故的发生,再次提示我们要加强对富氧环境的治理。空分装置中储存大量氧,发生富氧环境可能性高,尤其值得关注。缺氧窒息的风险已被人们所熟知,但富氧的危害往往容易被忽略。空分装置分离出来的氧具有极高的纯度和氧化性,极易引发燃烧,进而造成火灾爆炸。本文结合空分装置分析富氧环境的影响与危害,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空气分离;富氧环境;火灾爆炸

气体生产系统的运行主要是依靠空分装置、原油和耐硫转化装置、气化装置以及低压蒸汽吸收式制冷装置等在共同作用下构成的。其中空气分离装置中的气体在整个工作中的使用都会需要,氧气主要是在气化工艺中使用、而氮气、工具以及空气等则是需要在低温的甲醇洗工艺中应用,这些气体和装置在整个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维护彼此作用等。随着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化工业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延伸,现代空分装置在化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人员应当主要装置运行中的环境影响,重视富氧环境的影响力,做好治理防御措施。

1、富氧环境的危害

氧气作为一种工业气体广泛用于化工、冶金、制药、航天等领域。工业用的氧气一般通过空气分离装置制得,空分装置分离出来的氧具有极高的纯度和氧化性,极易引发富氧燃烧,进而造成火灾爆炸。大气环境下,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当空气中氧气含量超过21%时,即形成富氧环境。实践证明,当氧气浓度增加到23%时,在空气中可自行熄灭的材料不再阻燃。而在纯氧中,许多材料化学性质已发生变化,例如钢铁在空气中不燃烧,在纯氧中会剧烈燃烧,并发光放热。在空气中不燃或难燃烧的材料,在富氧状态下变的可燃。同时在富氧环境下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点火能变小。例如氢气在空气中的自燃点为572℃,纯氧中氢气自燃点下降到560℃;丙烷在空气中最低点火能为0.51mJ,在纯氧中丙烷最低点火能下降到0.003mJ。自燃点的下降加剧了气体火灾发生的风险,最小点火能量的下降使得一个极微小的能量即可引发火灾。在富氧状态下,不仅会使物质变得可燃或易燃起来,而且还使可燃物的爆炸范围增加。可燃物在富氧状态下爆炸范围大大增加。

以甲烷为例,在纯氧中的爆炸范围比在空气中扩大5.4倍,爆炸范围的扩大也将增加气体的爆炸风险。氧气是人和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空气中氧含量也不能过量,正常情况下,当空气中的氧含量超过40%时,人体就可能发生氧中毒;当空气中氧含量在40%~60%时,会感觉胸骨后不适,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有烧灼感,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当空气中氧含量达到80%以上时,人会表现出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最终死亡。

2、富氧环境成因分析

富氧环境的形成有多种原因,针对空分装置来讲最常见的原因是氧气泄漏、排放和置换不彻底。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微量的泄漏在密闭空间底部聚集,长时间聚集会形成富氧环境。管路连接处,如法兰、阀门、管件等都可能处在微量泄漏,长时间泄漏缺乏有效的通风,容易形成局部密闭富氧环境。空分装置工作温度低,设备管道应力变形大,随着运行时间增加,装置普遍会出现泄漏“跑冷”,当空分塔、液氧汽化器发生泄漏“跑冷”时,会在冷箱内会形成富氧区域,同时给会冷箱带来“砂爆”的风险。因各种需要,空分装置存在着诸多排放,诸如不合格产品的排放,工艺需要的排放以及液氧装车时产品充装泵的冷却排放。这些排放都可能在排放点周围(主要是下风向)造成富氧环境。空分装置运行时,管道、设备内有大量液氧,检维修作业前需要彻底通风置换,如果置换不彻底,少量的残留可能在管道、设备内形成富氧区域,给检修作业埋下的隐患。

3、富氧环境治理措施

工业上富氧环境危害极大,引发的事故通常会超出常人意料。当人处在富氧环境下,衣物内被氧所浸透,遇到点火源时会发生剧烈燃烧。当设备设施处在富氧环境下,材料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甚至出现钢铁管道燃烧伤人事故。因此,生产上要制定针对富氧环境的治理措施。

3.1提高对富氧环境危害的认识

缺氧窒息已被人们所熟知,但富氧的危害往往容易被忽略。生活中一些常识(病人吸氧)往往会带来富氧环境对人健康有利的错误认识,因此提高对富氧环境危害的认识尤为重要。就社会层面而言,在基础教育阶段不仅要强调氧气的重要性,还要增加富氧对人和动物的危害。对可能涉及富氧环境的企业而言,做好全员培训,风险识别阶段增加富氧危害辨识。

3.2规避富氧环境形成的条件

针对空分装置富氧环境的成因,要从设计、管理上加以规避。严格排放管理,在设计过程尽量少设排放口,必须设排放口的要集中排放。排放口设置在通风良好的下风向,远离可燃易燃物。氧气(液氧)不通过地沟排放,液氧集中排放口重点管理。微量的泄漏在密闭空间底部或低洼地带会形成富氧环境。在设计上,对可能发生微量泄漏的法兰、管件等综合考虑,尽量避开低洼或密闭空间,布置在空旷地带。设备发现泄漏“跑冷”及时处置,检修过程置换彻底。同时,大型液氧贮槽根据储量一般会构成重大危险源,设计阶段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合理布局,从源头实现项目本质安全。

3.3做好监测与报警

对可能形成富氧环境的区域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HAZOP分析。在可能形成富氧、缺氧环境的区域,例如,氧气充装站、钢瓶仓库等配置氧含量声光报警仪,设高、低双报警(低警19%、高警23%),并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加强对富氧、缺氧环境的远程监测和预警。巡检过程,进入可能存在富氧区域的人员要求佩戴便携式氧含量监测仪。

3.4提高现场管理标准

富氧环境管理目前缺少相关标准,企业可参考密闭空间和动火作业对富氧环境进行管理,按照着火的三要素严格控制可燃物和点火源。涉及氧介质的操作,如液氧槽车装卸,禁止使用非防爆工具。可能处于富氧环境中的人员,不穿着易产生静电的服装,条件具备时可选择具有一定阻燃性能的衣服。可能处于富氧环境中的电力设备和电器,例如开关、配电柜等,采取严格的防爆和接地保护措施,防止电路失效产生电火花。

3.5富氧环境应急处置

低温液态氧的泄漏一般会形成浓厚的雾团,雾团内的环境为高浓度的富氧环境,火灾的危险范围与雾团的边际有关,处置不当会导致事故后果升级扩大。富氧环境从业人员要进行富氧专项安全培训和应急处置培训,经常性开展富氧环境应急处置演练,熟练使用消防工具,掌握富氧火灾的灭火流程,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氧气在诸多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氧气的生产和使用过程要充分考虑富氧环境的危害,尤其是液态氧,其蒸发系数大,危险性更高。富氧环境治理上重点是要提高全员意识,按照火灾爆炸三要素,从设计、选材、布局、操作规程等方面做好管理,其次要从应急处置上入手,提高人员能力,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顾福民.90年代空分塔爆炸伤亡事故及教训[J].低温与特气,2002,20(1):33-36.

[2]姜威,刘雄,李江南.预防富氧积聚的安全防护措施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17(3):97-101.

[3]李栋梁,马丽娥,闫月明,等.富氧环境下火灾的危害与防治策略[J].舰船防化,2013(4):39-43.

[4]郑端文,马海兵,刘亚军.富氧区域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其防范[J].武警学院学报,2008,24(12):73-74.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氧气站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