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材中的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0
/ 1

浅谈语文教材中的美

韦海晖

北海市银海区第一小学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看来,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首先是让学生“发现美”。我们该如何发现美呢?

一、寻找课本中的自然美

在小学课本中有大量的优美写景散文、优美诗歌等等。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壮丽的祖国河山和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景色。阅读写景的文艺作品,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生活情趣,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增益爱国主义感情。例如:《美丽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带我们走进大自然,让我们懂得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无论是山川河流、野生动植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另外,古代诗词中对自然美的描写更是美不胜收。映入读者眼帘的有瑰丽的江南春水,有美丽的西湖春景,有蓝天辽远、平野无际的北国平川…如:“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北朝民歌《敕勒歌》)

这里诗人们不仅描写了如画的自然美景,而且通过这些描写或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忆念,抒发了对美好自然景物的喜悦向往之情。情景交融起来构成了如画的诗行,使得诗作产生了迷人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欣赏这些自然美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去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崇高的审美理想,从而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二、 寻找课本中的道德美

真正的美是和高尚的、优美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分不开的。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必须着力挖掘语文课文中体现美德的底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象杜诗中所说的“润物细无声”那样,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兴趣和爱好,树立正确审美观念,从而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和目的,达到语文教学的立体化。

三、 寻找课本中的艺术美

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而经过艺术加工的,所以少不了艺术美,包括语言美、意境美等。

四、多种方式感受美

1、 要学会欣赏美,首先必须学会美读。

美读,“就是通过口、眼、耳等各种感官,全身心进入文本,从而产生审美愉悦、激发审美创造、陶冶心志的一种审美阅读活动”。通过美读,变无声为有声,利用音韵美把教材中美的内容充分表现出来,使朗读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在上课文,尤其是优美散文之前,我们可以通过朗诵带范读或老师示范美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文中的情与景,然后,指导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就会收到美的效果。

2、 通过想象再现教材中美的情景。

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优美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学作品的感悟,最重要的一种心智活动就是审美想象,作品的语言文字,要还原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需要想象,作品的原有画面、情境、意象、要衍生、迭生出新的内容,也需要想象。

3、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的形象具有间接性,给欣赏者带来诸多不便,而电教媒体的运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快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学科,语文教师必须担负起美育教育的使命,必须借助语文教材,充分发挥教材中美的资源,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带领他们进入美的境界,以增强其审美的境界,以增强其审美意识和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