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肠外疾病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2
/ 2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肠外疾病研究进展

1叶翠莲 李晓娥

重庆理工大学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 400054

摘要:幽门螺杆菌已被证实与多种胃肠疾病密切相关,如胃炎、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胃癌、消化道溃疡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报道及相关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与某些胃肠外疾病相关联, 本文就几种幽门螺杆菌胃肠外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肠外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它可以刺激局部的免疫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而引起炎症反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被公认是胃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1],其临床治疗也相对较成熟。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资料表明H.pylori 感染还在许多胃以外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几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肠外疾病关系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1.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主要是外界环境刺激,呼吸道产生免疫性应变引起的慢性炎症性损伤,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胸闷、呼吸不畅和发作性喘息等特征。幽门螺杆菌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被证实与部分呼吸道疾病有着密切的相关联性,王翎[2]、刘军等分别对幽门螺杆菌和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进行了荟萃分析,分析结果均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存在负性相关性。其原因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减少胃食管反流病。胃食反流入肺部可引起局部刺激,使呼吸道对环境各种刺激的反应都增强,导致连续性支气管痉挛,诱发支气管哮喘。另外,幽门螺杆菌定植于胃内使得生长激素释放增加,影响着免疫调节的环境;支气管哮喘患者多使用抗生素、激素,这导致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概率降低。有趣的是在王翎[2]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在亚洲及北美洲地区,成人和儿童的支气管哮喘发生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现负性相关,然而,在欧洲地区,这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支气管哮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是近几年来相关领域关注的重点,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发表出来,但是仍然存在很大争议。

2、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脑梗死、外周血管病、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其病变基础为脂质代谢障碍,特点是受累动脉血管从内膜开始病变,最终导致动脉血管壁变硬增厚、血管腔狭窄。1994年首次有专家提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与感染幽门螺杆菌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多年来相关领域学者们针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相关性研究。张硕[3]等人就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与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CagA之间的相关性做了一篇荟萃分析,总共检索到10篇相关文献,总共907例实验对象,966例对照组人员。得出结论CagA可能是ACI发病因素之一。冯金平等也在ACI患者群体检测出显著超出常人的HP感染率。李世敬等探究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和眼底动脉硬化(OFA)与HP感染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CAD患者和OFA患者的HP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常人。Jinhua Shan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某个过程的致病因素之一。CagA刺激胃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甚至全身性炎症反应。HP还可能引起机体炎症因子表达异常从而破坏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增加了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风险。HP还可能影响血糖、血脂的代谢,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

3、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指由各种因素导致的皮肤、血管、黏膜组织水肿与炎性充血。是临床最常见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杨静[4]等通过对10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研究组和102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研究组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将感染HP阳性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为45例和44例,将感染HP阴性患者13例作为C组对照。分别给三组给药依巴斯汀片10mg/次/日,连续给药三个月后,再给A组实施抗HP四联治疗方案。实验结果显示HP阳性率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为87.25%,明显高于体检健康人群的阳性率30.39%(P<0.05),治疗后,A、B、C三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1.11%、43.1%和84.62%,A、C两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此次研究结果证明HP感染可能是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因素之一。慢性荨麻疹可能与HP尿素酶分解尿素以及诱导生成IgE有关[4]。尿素被分解生成的氨大量中和胃酸,刺激胃粘膜分泌胃酸和胃泌素,使得胃黏膜血管扩张,胃泌素入血扩散到皮肤使之通透性增加,增加慢性荨麻疹的发生风险。HP引起的炎症反应还可诱发免疫球蛋白IgE的产生,进而导致慢性荨麻疹的发生。

4、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c, ID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症,是由于体内长期存在铁供应不足和铁负平衡,导致人体铁存储耗尽,从而引起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缺铁无法运输氧气,造成气短、乏力等症状。近年来,有专家经研究发现 HP感染可能与IDA有一定的相关性。郭晋秀[5]等通过14C-尿素呼气实验的方法对90例IDA患者组和91例对照组体检人群进行HP感染情况的检测,检测结果显示,IDA患者组感染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IDA患者组感染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非缺铁性贫血患者。HP感染引起缺铁性贫血可能是由于HP感染导致的消化性溃疡或胃癌等消化道疾病常常合并消化道出血而造成的;且HP引起的某些疾病会使胃酸减少,比如萎缩性胃炎,从而影响食物中铁元素的摄入;HP在人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也会消耗铁质,这些原因都可能使得人体内铁元素相对不足。

除了上述疾病外,幽门螺旋杆菌与人体的相关疾病还有很多,如阿尔茨海默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大肠癌、糖尿病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Hp与胃肠外疾病相关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其制病机制尚不清楚,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提供证明。

参考文献

[1] Wang F, Meng W, Wang B, Qiao L. Helicobacter Pylori-Induced Gastric Inflammation and Gastric Cancer Cancer Lett. 2014 Apr 10;345(2):196-202.

[2]莫丽亚,付婷,王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生相关性的荟萃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5):32-35,39.

[3]张硕,马爽,冯娟.幽门螺杆菌高毒力株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风险的 Meta 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9): 518-523.

[4]杨静,孙兆伟,石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6):1138-1140,1143.

[5]郭晋秀,崔萌萌.成人缺铁性贫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4):1824-1825.

该课题受重庆市科技局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cstc2016jcyjA0471。

叶翠莲,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病原微生物,生物制药,E-Mail:yecuilian@hotmail.co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