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疫情下网络对应急科普发展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6
/ 2

浅谈疫情下网络对应急科普发展的重要性

王磊 徐静

河北省科技馆 河北石家庄 050000

一、应急科普的基本理论

所谓应急科普就是针对突发事件,根据公众观注的热点问题所开展的科普。即公众需要什么,媒体与科普工作者就需要立刻提供此方面相关知识。近年来,尽管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但是围绕突发事件,我们已经形成了相对齐备的政策法规,有相应的应急管理及应对规程,而应急科普的关键作用也得以在此过程中得以凸显。

应急科普的概念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层次理解:

  1. 灾前

应急知识的科普,主要涉及日常开展防灾减灾、安全生产以及应急救援等相关知识的科普,关注知识理论层面较多。

  1. 灾后

在突发事件应对时段的应急科普,着重在提升应急技能,学会自救互救技能,如新冠肺炎时期的预防措施“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少聚集”;地震灾害发生之后有关是否存在余震,灾害发生后如何避免疫情、次生灾害的发生等相关科普,以实用导向为主。

新冠疫情下网络应急措施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亿万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最高领导人的心。此次的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彰显了中国制度优势的强大动员力以及中华民族应对灾难时空前的凝聚力。在此项工作过程中,各级政府也充分展现了对应急科普机制进行的有益探索:

  1. 探索建立了各种应急科普的常态化平台。

部分地区建立了方舱医院、应急科普的场馆、广播电台或电视栏目,直播平台,同时基于这些平台,结合本地区易发性的热点舆情或突发事件开展了常态化的科普教育活动。

  1. 加强新媒体在应急科普中的运用。

面对热点舆情或热点事件,不少地方政府在积极利用传统媒体的同时,以官方网站、政务微博等新媒介形式创新地进行了应急科普,效果明显。

  1. 注重应急科普的民生价值。

一些地方政府积极举办“专家与民众面对面”的活动,围绕与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类热点、焦点问题,运用本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科普,提升了民众的科学素养与生活生产技能,进一步展现了应急科普的重要应用价值,极大地增强了民众的认同感。

三、各科普场馆、企业通过网络面对新冠疫情的具体措施

(一)辽宁、河北等省纷纷举办活动,进行疫情科普宣传。

辽宁省科普作家协会与辽宁省科技馆助力广大科普创作者,举办了“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网络科普美术作品展。通过图片的形式宣传防疫科普知识,简单易懂,趣味性强。在号召人民群众科学理性、勇敢坚定的对待疫情,坚决打赢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极大地贡献了科普创作者的力量。

河北省科技馆也联合全国301家科技馆,共同举办了科学实验挑战赛,通过“升级再战“疫”、开启传播新模式、玩转科学你说了算”等网络实验活动,获得了群众广泛的好评。

  1. 各地市学校纷纷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云课堂”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学生们无法到校接受教师的课堂授课,可是面对教学进度和升学考试的压力,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十分焦急。教育部门不拘一格,开动脑筋。大力开展网络直播授课,通过手机镜头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由于各级各部门通力配合,疫情期间网络线上教育硕果累累,令这次特殊时期的伟大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北京市中关村二小星云社制作的“科普宇宙小视频”甚至火遍了学生、家长的朋友圈。

  1. 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透明、详实地科普宣传

互联网、电视每天实时更新疫情的最新情况,以大数据的形式随时向社会公布国内外的确诊人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重症人数、感染人数、境外输入人数等,通过详实的数据宣传科普,让全国人民及时了解本地、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情况。

4月30日零时,京津冀地区疫情相应程度由一级降为二级,这充分说明了在防疫工作中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功。科学有效的防治疫情,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通过透明的数据,不再猜想、以讹传讹、制造恐慌,这是我们面对重大疫情政府做出的英明决策,充分展现了国家最高领导集体战胜疫情的决心与智慧。

  1. 通过网络另辟蹊径,降低企业损失

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企业,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GDP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挫明显,中小企业纷纷出现倒闭潮。格力总裁董明珠介绍,在2、3月份格力的核心空调销售几乎为零,在二月份累计亏损200亿元。一季度净利润在13-17亿之间,下降幅度超过70%。面对如此窘境,董明珠率领企业,另辟蹊径,利用网络平台,开通直播卖货,挽回企业损失。另一位知名企业家,锤子科技的创始人罗永浩,充分利用其本身的网络知名度,通过平台直播卖货,成绩斐然。据统计,老罗在第一次两个多小时的直播中,一共上架27款商品,销售额超过了3119万,卖出超过36万件商品。

此外,除了各类明星,各级各地市长、县长等国家干部也纷纷在网络上帮助当地农民售卖滞销的农副产品。这就是在疫情期间网络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是科普对社会的影响。

四、当代网络应急科普发展的不足及发展的必要性

尽管应急科普工作日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应急科普能力建设成效明显,但是,我国的应急科普工作总体上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体制机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应急科普的机构层级设计尚不完善。

应急科普虽然属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工作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如及时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尽管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已经相继建立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管理体系,但是,在应急科普工作层面却尚未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工作机制,以致缺乏较权威的应急科普平台发挥作用,以致引领舆情、及时辟谣和稳定民心的工作无法充分落实。

  1. 应急科普主体缺乏协同。

我们需要建设线上与线下的平台,线上的平台实现数字资源的整合,线下的平台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权威发布的同时铲除谣言产生的土壤。

五、建立完善应急科普机制

第一,完善应急科普的顶层设计。

建立权威而强大的应急科普平台,健全应急科普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建立涉科学议题的热点应急科普预案和实施规则。

第二,科普工作委员会。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设立应急科普中心或办公室,负责各级应急科普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成立工作机构。建议国家应急管理部与中国科协联合成立科普工作委员会,各级政府与同级科协建立相应科普工作委员会。由各级科协主席牵头担任委员会主任,负责遴选各领域相关科普专家、社会学家、传播心理学家、本地区知名媒体代表担任成员,并集结各领域的科普人士组建科普专家库。在应急状态下,科普工作委员会负责社会热点科学议题的研判与会商、联络协调在库专家开展应急科普服务供给。

第三,加强应急科普热点的侦测和预警。

建议在政府舆情管理系统中嵌入类似科普热点的侦测与分析模块,通过自建舆情分析系统或由市场舆情分析机构提供外包服务,探索基于大数据的科学热点动态监测,及时向政府部门发出应急科普需求的预警,以便及时做出回应。

第四,建立供需对接机制开展精准科普。

推进“科普中国”的网站建设。整理各类现有各类优质科普内容建立类似“维基百科”式的在线科普资源库,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和编列条目,形成公众可以在线按需检索的科普“信息中心”和“数据超市”。各级政府可根据本地区的易发事件建立应急科普的官方网站,进行日常预防性科普内容推送。同时,针对公共突发事件,提倡构建包括微信、微博、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在内的在线媒介传播矩阵,开展网络直播、在线对话等互动式应急科普,使公众科普需求的在线表达与科普服务有效对接。

结束语: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在面对应急科普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即使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始终相信可以在实践当中慢慢的克服改正,让大家通过网络更多的了解和学习新知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