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7
/ 2

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

陈霞弟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以及探究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合作学习因此成为一项有力的教学手段得以普及开来[1]。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满足学生对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还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达到思维上的碰撞,更有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阶段,由于年龄较小,合作意识淡薄,再加上独生子女较多,学生的自我意识较为严重,进而越发造成了合作低效的结果。因此,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树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以下几种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科学分组,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小学生心智相对不成熟、活泼好动,因此上课爱说话、坐不住,所以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因素:(1)按座位分组,这样学生之间比较熟悉,沟通起来更顺畅;(2)按平时的学习成绩分组,这样同学之间的学习差异比较小,更方便进行学习上的谈论交流;(3)确认组内分工明确,例如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方向;一个记录员,负责整理讨论过程及结果;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报告给其他同学。明确分工可以让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各抒己见,参与到讨论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达到共同进步,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每四周调换组内分工,让每个成员都对其他成员的工作有所了解,并明白每个成员都缺一不可。

二、巧妙提问,激发合作探究兴趣

提问启思不仅能够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一些可供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并能够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与意义。例如,六年级上册学习“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一种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教学。课堂上教师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调动生活思维去思考,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接着,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圆形”进行搜集,并对其图形特点进行总结。在这样一种思维启发下,学生们也会积极思考,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最后通过组员间的共同努力得出结论。这样一种问题式教学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也更好地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择有价值的,适合开展小组学习内容,因为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开展小组学习合作活动,因为有的内容不适合活动开展。

1. 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热情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如我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教师先进行课堂知识传授之后,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家大型超市人流进出的录像,让学生统计超市的人流量,每个学生都在边看录像边试着统计。几分钟后,老师提问:统计完成的同学请举手。没有学生举手。我说: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要认真数清楚喔!接着又放了一遍,然后再提问:完成任务的举手。没有几个同学举手。一些学生急了,说:老师,人太多了,算不过来。我说:你们想想,看看有什么办法呀!在老师的提示下,同学们结成合作小组,分工进行合作统计,再放一遍录像,不一会儿所有的同学都顺利完成了统计任务。合理的情境创设,合适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样的分工合作,有趣、有效,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2. 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机

计算教学比较枯燥无味,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课堂可以制造氛围,让学生用小组合作方式解决计算当中的问题。比如,我出一道计算题179×22给学生计算,学生开始计算。几分钟后,一些同学不会做,我适时提醒他们,大家一起想办法。同学们马上就活跃起来,分组进行讨论,很快就得出结果了。有的小组说把179分成180和1,再分别去乘22,最后把得到的两个积相减就可以了;有的小组说只要先把22分成20和2再乘179,再把两个积相加就可以了。适时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顺其自然,而又水到渠成。

四、多角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拓展

数学学科中,对于同一问题,完全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鉴于此学科特点,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答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

例如小学高段数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相遇问题”。

已知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对地出发,时速分别为60km/h和50km/h,经过2小时后相遇,求甲乙两车出发地的距离。

有的学生解法为(60+50)×2=220(km),有的学生解法则为60×2+50×2=220(km)。虽然两计算式看似相同,但思考的角度却完全不同。在小组合作探究求解的过程中,学生们思考角度不同最终得出的求解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成员之间的集思广益,学生们的解题思路也变得更为开阔,进而也实现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培养。

五、建立合作评价机制,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在小学数学合作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小组的合理划分与责任的明确分工,同时科学有效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也不可缺少。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评价,促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与支持下燃起更大的合作欲望,这对于合作教学效果的保证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可以采取合作性教学评价模式,将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将个人的得分改为小组整体的得分,将小组整体总成绩作为核定学生学习优劣的主要依据。这样容易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密切合作、组间成员激烈竞争”的格局,将教学评价的重心由传统模式下的鼓励个人达标转化为小组合作达标。这样一种评价模式也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教师或其同伴的鼓励与支持下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收获不同程度的进步。这种小组整体性评价模式的实施,还有助于学生良好合作意识的培养,成功地走出竞争教育的局限,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合作教学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教师要积极强化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从科学分组、多元教学、合作评价三个层面促使小组合作教学功能充分发挥,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费萍.合作学习,全面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