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向 人 文 的 必 由 之 路 ------- 浅论新形式下高中语文教育理念的转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7
/ 2

走 向 人 文 的 必 由 之 路 ------- 浅论新形式下高中语文教育理念的转变

李甲连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

语文课几乎天天有,课堂上凝固的模式.刻板的程序,僵化的语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一堂课下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问他们有什么收获,他们往往一脸茫然,虽然课本上做了笔记,但脑子里面并没有装下什么,也没有觉得哪方面的能力有提高.这不能不说是语文老师的失败.究其原因,要么是因为老师肢解了课文,搞纯技术操作,使课堂失去了人文精神和文学趣味;要么是丢掉目标,对教材缺乏整体把握和能力训练;要么纯粹是“媚俗”,为了取悦学生而丢弃了教学的原则。这不是语文课。而是文字课,教语文绝不是简单的教课文。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由传统的文字型教育转化为文学型教育,即以培养人文精神和发展语文能力为核心。今年推行的新课程改革正是为了纠正这种倾向。要通过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人文素质、审美能力和文学底蕴等,让文学教育真正能培养人,培养个性,培养人格。

著名文史学家,红学专家,诗人俞平伯先生就曾疾呼要转换教育理念。的确。文字只是白纸上画一道黑迹,一种形式而已。但人们经常满足与文字的理解,而不去理解寄托在这型迹上的文化。我们常常夸说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提封数万里,这种超越时空的文化积淀并不一定要有天赋才成,它大半出于人为。常年的文字教育,使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愈来愈少,文化的失落,精神的空虚,骨子里已损害了民族国家的前途。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高中毕业不懂“太史公”为何人的大有人在,更不要说,在他的人生之路中会充满人文精神。这是语文老师的失职,也是语文老师的悲哀。

文化,是人类精神的火炬;书籍,是传递文明的接力棒。教师,从本质上讲是文化的传播者。如果自己没有文化,传播什么?如果自己对前沿文化成果一无所知,又怎样引领学生走向未来?因为谁也不能给予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而思维、交际、文化传播是语文的三大功能,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则是语文的三大特征。所以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是能够培养人文精神和发展语文能力的老师。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志向、才干的培养问题,没有老师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直接影响,是不能实际解决的。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人才只能由人才来培养。”

因此,老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那么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首先,人文文化可以提高道德感、责任感。

道德感、责任感的提高,主要是依靠文化的积淀。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是建立在深厚的人文文化基础之上的。当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人没有社会责任感,甚至作出了丧失人格、国格的事,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人文素质太差。最高学府的天之骄子竟然会残忍的将硫酸泼向大熊猫,人文素养之差可以想象。

只有了解才能热爱,只有比较才能鉴别。一个人如果对中国历史、文化一无所知,其爱国主义情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能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人文文化可以使我们的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升华

人文精神提倡思想解放,个性自由,这让学生的心灵能够自由翱翔。因其具有体验性、教化性和评价性的特点,对人的精神有陶冶作用。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的“安得广夏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尽欢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句读起来令人激动,振奋,能够净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精神。

未来的社会需要美,更需要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造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我们通过鉴赏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第三,人文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直接或间接的人生体验,人生哲理,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和自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

人文文化中有些很精彩的东西,能直接给我们以启迪。苏轼的《赤壁赋》说“变”与“不变”,无论是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岂但人生百年,顷刻即逝,就是向来认定的天长地久,其实也是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曾保留常态;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其实人生也一样绵延不息。这是很有哲理性的思变观,对今天仍然有启示意义。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而这正符合教学大纲以人为本的精神。教育部在2001年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这样的阐述: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要能很好的上好语文,决不是就教材论教材。学生要的不是字面的东西,而是能够带给人真正有内涵的有意义 的文化本质。

人文内涵不是口头上的流于形式,而应该渗透进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他必须营造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得到文学的熏陶。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确,人最大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庄子曾与自然万物精神独往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浓墨重彩描摹天姆山,那是对自由的向往和渴求。

语文是最富灵性,最有个性的学科。语文老师也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与灵性。自然流畅的结构,张弛适度的节奏,融洽和谐的氛围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枯燥的乏味的课堂上,学生极容易疲倦。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树立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教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老师的教学理念一定要转变过来,带着人文精神,渗入文化内容,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盍试为之。

联系地址: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

联系人:李甲连

联系电话:1386026673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