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论 》 研究方法对我国科技与制度的启示——结合新冠肺炎治理实例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9
/ 2

《 资本论 》 研究方法对我国科技与制度的启示——结合新冠肺炎治理实例1

祝军委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摘要:结合《资本论》中提到的剩余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劳动过程理论,分析科技的发展带给劳动者的影响。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提出如下启示:面对科技与劳动者的对立关系,需要及时完善制度环境,才能使国家走向更美好的发展道路。最后,以此次新冠肺炎治理实例,分析中美举措下体现的科技与制度关系,为我国科技与制度的处理举措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科技,制度,资本论

  1. 引言

人类在社会生产中形成自然的、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与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社会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结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结构具有独特的特征,即人类社会进入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社会结构会发生变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规定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由劳动过程理论,我们认识到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在科技不断上升的时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资本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程度加大,由此产生的科技与劳动的对立关系。科技上升,会推动社会发展,解放廉价生产力,劳动者从重复或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但是,由于资本具有逐利的特点,科技提升带给劳动者的影响,可能是被淘汰或工作时间延长,劳动报酬与资本家超额赚取的利润不匹配。处理好科技与劳动者两者关系十分重要。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为保障国民安全和人类更大的和平,环境要求科技进步;为保证社会结构稳定,避免社会不公平引发的动乱,这要求制度环境与科技相适应。最后,文章结合此次疫情下中美举措,提出科技与制度带给我们的启示。

  1. 理论基础

《资本论》对于我国当代制度建设的作用功不可没。马克思创作的《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巨作,从本质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以及最终走向消亡的原因。剩余价值论解释了劳动人民的付出回报不配比的原因:资本家剥削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使得这部分财富从劳动者流向资本家。劳动过程理论,这一理论说明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与劳动资料出现异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上升,社会矛盾不断加大,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依据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客观实际,研究人类社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三、科技与制度相适应的合理性

剩余价值论从根本上解释了劳动人民的付出回报不配比的原因,是资本家剥削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使得这部分财富从劳动者手中流入资本家。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注定了资本主义最终会走向消亡。分配理论中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与分配,采取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运用到经济制度分配中。《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到人与自然的问题。马克思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不是一味追逐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资本主义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背后是贪婪的人性,资本家可能无视自然破坏,剥削劳动者,对社会不公平现象视而不见。于是,新中国成立后,把资本家视为敌人,将农民与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从资产阶级手中巧取资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已将社会主义道路视为我们发展的道路,时代背景下消灭资本家的举措为我国的发展大局打下夯实的基础。

劳动过程理论,说明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当劳动与劳动资料异化之后,科学技术的上升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弊端。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必须完善制度环境,借此规避的风险。这就要求劳动与所有权的统一,不能让异化的科技主宰人类未来的命运。

马克思相关理论的具体应用必须以国情为出发点,结合现状,完善制度,创造更符合国家发展,更满足人民利益的体制环境。诚然,我们不能用一样的标准去评判其他国家。只有我们将马克思的理论结合时代背景,体制环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分为二看问题,深刻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才能使国家走向更美好的发展进程。

四、新冠肺炎治理实例

结合此次疫情,我国在科技与制度之间实现了最佳的组合。从最初疫情的发生,钟南山院士判断出此次疫情可能具有传播性。我国立即采取举措:封城、减少人群聚集、出门佩戴口罩、火速修建火神山与雷神山,严格要求,严密防控,以最快速度压制住了疫情,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作用。同时,专家组开会研讨拯救病人,科研人员研制检测盒、研发疫苗,科技人员打造绿色健康码、疫情实时监测平台,这一切既体现出我国科技水平发展速度之快,也展示出我国制度优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号召社会捐款,筹集物资,各地医护人员支援重疫情区。

与此同时,放眼国外,疫情并没有控制的如此顺利。以美国为例,并未吸取我国抗击疫情的经验,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规避疫情的传播途径。许多宣扬自由的美国群众并不能接受封城。深究原因,一方面他们没有意识到疫情的伤害与防疫的紧迫;另一方面,消费观念决定了短期不工作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这两方面涉及制度,国家并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举措来应对。

五、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不断发展,用马克思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结合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加深中美两国在此次疫情中应对措施的理解。我们不否定美国人宣扬的自由,但我们不承认自由是以牺牲生命为前提。我国应对与防范疫情的成功案例,充分肯定了科技发展,只有得到相符的制度支持,才能使国家走向更美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林密.马克思视域中的城乡不平衡发展及其超越--以《资本论》为中心的再考察[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1):34-42.

[2]林婷.马克思《资本论》研究方法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启示——纪念《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发表142周年[J].改革与开放,2015(10):38-40.

[3]唐坚.《资本论》及其当代制度价值——基于中国经济制度改革和发展的视角[J].社科纵横,2020,35(02):29-33.

[4]卢江.马克思技术二重性批判理论研究——基于《资本论》及相关手稿的文本考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03):77-86+168.

[5]王蔚.资本影响下科技与劳动的对立——基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03):57-63.

[6]何干强.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唯物史观——经济研究和实践应当确立的科学指导思想[J].改革与战略,2020,36(05):1-23.

1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祝军委(1996—),女,山东费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和社会责任。电子邮箱:2411245882@qq.co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