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初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初探研究

吕凤兵

重庆市荣昌区清升镇中心小学 402462

摘要:建立精准学生资助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想做到精准资助首先学校要做到能够精准识别困难学生,了解其家庭的经济情况,然后制定精准的资助计划。在这之中,学校需要做以下工作,第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和学校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认定的体系,第二转变资助体系,实施具有差异的资助,第三要观察学生的心态做好及时的调整。

关键词: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

前言:精准学生资助工作通俗来讲,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的识别并进行资助。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共同努力,调查学生的情况,能够做到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得到帮助,个别想要占用资助资源的学生不会得到资助。所以学校需要进一步进行体制管理的转变,抓好精准资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真正获得帮助,健康成长。

一、学校建立好相关评判的体系,做到精准识别

其实现在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家庭情况算不上贫困,却也占用贫困生的名额抢占资源,所以有时候真正的贫困学生却无法得到相应的资助。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更应该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判显得相当重要。学校在建立相关的体制的时候,要确切把握好各个环节,比如查阅相关的资料,询问学生,最后做出判断,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

现在有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叫做大数据处理技术,将这项技术引用到精确资助的标准认定中其实是非常有效的,学校可以通过各班班主任发放学生个人信息调查表。班主任让学生带回家中,由家长填写,因为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对于家庭情况可能了解不足,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这项表格中可以大致写一些经济状况还有家长的工作情况,或者附加上家里有几口人等,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调查,最后通过大数据技术将其统计再分析,得到一个合理的数值,比如月收入在2000以内的可以获得资助的资格,然后接下来再由学校进行判定。

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接下来就是第二步,从上文来看,初步的筛选工作并不能作为最后认定的标准,还要进行下一步也就是约谈学生,也要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并不成熟,思想可能有些幼稚,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开导,可能会觉得自己被资助是一个“异类”,或者内心会很脆弱觉得不如其他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会比同龄人更渴望理解和尊重,因为更加敏感和自卑可能也会对以后造成影响,笔者认为,小学时代也算是学生的童年,在童年受到的影响,类似于自卑敏感多疑,都会对以后的性格还有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学校在建立精准资助体系的时候也要完善相关的心理疏导机制。

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中有这样一课,叫做“请帮我一下吧”,这一课就可以作为很好的疏导课程。在私下里进行交流的时候可以通过这章来开导,可以告诉学生,学校帮助你们是为了让你们更好的读书,你们从来都是和其他同学一样,不过是你有困难了学校想要帮助你,不用有太大的压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要一视同仁,尽量避免让学生太过敏感或者有自卑心理。其实在数据统计之后进一步调查学生的同时,也需要教师能够足够尊重学生,学会用心去倾听。让学生能够精确的进行描述,这样也是推进了资助工作的进展,让资助更加精准。

三、具有差异性的资助会让工作更加精准

制定任何一种体制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情况都大不相同。精准对学生资助的目的在于,能够将资助的资金最合理的分配给每一个学生,也许有些家庭是贫困,有的是温饱,这就体现了家庭之间的差异,也就需要在资助的时候有所区别。这样一来对学生的资助工作才能更精准,在差异方面也就需要调动学生的家庭数据,这个方法可以参照第一个标题,对数据进行总结再分析,从而进行梯度资助。

比如,再汇聚完数据之后,对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再细分,最好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出来不同家庭情况所占百分比,然后是实际经济情况与中等家庭的差距,可以制定相应的资助金额。笔者认为可以实施梯度资助,对学生家庭进行判定之后可以认定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一次进行增加资助力度或者减少力度,这些都有助于精准资助。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后,也可以通过与中等收入家庭的差距进行对比,比如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近似平均的水平,可以与平均值进行作差,最后得到金额,按照学校的能力进行补贴,最大程度上让学生能够得到相应比例的资助。

结语:精准学生资助工作需要学校和老师共同努力,学校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评判规则,也要注重在资助过程中的资助力度还有资助方式,都要适当。学校在制定审核规定的时候,一定要讲求公开性还有合理。让学生家长能够清楚自己可以申请资助。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向学校反映最真实的情况,并且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学生的想法,让学生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孙盼盼.大数据提升高校精准资助成效的工作探析[J].才智,2020(15):230.

[2]樊一眉.精准扶贫背景下独立学院资助育人工作模式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94-95.

[3]任雪莲,杨丽珍.脱贫攻坚视域下地方高校精准资助育人路径研究——以菏泽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20(15):172-173.

[4]唐巧霞.基于“结对、家校、拓展”精准资助育人模式构建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0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