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核心素养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黄欢欢

吉水县醪桥中学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课标的不断深入,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该积极关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手段,使得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稳步提升基本的语文素养及能力。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在全面了解中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后,明确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制定出科学的施教策略,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全面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引言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力以及个人修养两个方面。语言能力着重体现在一个人会组织语言,语出成章,用生动而吸引人的语言写一篇文章。文化修养、审美修养可以与人文修养相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着眼于提高人文素养、运用语言知识能力,帮助学生吸收生命智慧,引导学生解读生命智慧,开辟智慧人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由带头人转变为引导人,立足实际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有效补充。

1中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概述

①语言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关注语言能力的提升,所谓的语言能力重点包含着识字能力、阅读能力等,当学生初次接触语文知识的时候,还是需要重视语言能力这一培养目标。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字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除了让学生学会识字之外,还应该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明确文字是创作的重要基础。阅读能力,就是学生除了要理解字面意思之外,还应该理解字里行间传达出的文章主旨,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能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能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能力,属于学习阶段需要让学生必备的能力,表达能力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输出,通过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运用科学的表达手段,抓住核心,使用较为通顺的逻辑语言叙述成文字加以表现。②人文内涵,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提出,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体现出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人的内涵中涵盖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思维广度。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同时也能开阔自己的眼界,无论是接触诗词歌赋还是散文小说,都能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蕴藏的思想感情,这个体验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丰富自己内涵的过程。语文是一门注重人文内涵的学科,在为学生普及知识的过程中彰显出一种艺术价值,鼓励学生用自身的体会去感悟作者的才情,在接触和了解不同作家的作品时,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鉴别作品的实质,努力成长为脱离低级趣味的优秀人才。

2如何提高核心素养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2.1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

调查发现,几乎有一半的中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必须背下的知识怎么也记不住,并且在写作中也不善于运用文学经典。因此,在初中语文课中,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学习初中的主要科目时,与其他科目相比,学生通常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可能远比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差。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语文主要是根据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而定,不需要付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所以,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就必须激发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在学习语文时,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引导他们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学习,并体验亲身参与知识学习的乐趣。同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广泛的课外知识,并通过多种渠道去探索语文知识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认识学习中的困难,鼓励他们主动克服困难,热爱学习,并有勇气和信心去学习。

2.2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核心素养培养是建立在对语文学科感兴趣且充满学习热情基础之上,离开了兴趣支撑,学习意愿低,核心素养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中学语文教学抛弃单一模式,运用新颖的方法开展教学,调动学生动机。导入效果影响着实际教学效果,尽量采取能够吸引学生的导入方法,常见的有悬念导入、故事导入、影像资料导入等,一开始就增强学生与课堂粘合力,激发求知欲,确保接下来参与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语文课文中有优美的写景文章,也有故事性极强的文章,还有与生活联系很紧密的,遇到这些课文时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文字描述直观化,学生就能一边观看图片和视频一边学习课文,领悟更为深刻,更好的理解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感情,了解文章主旨和大意,获取了审美体验和感受,个人情感也会得到升华。人物多且充满精彩情节的课文,引导学生角色扮演,呈现课文内容,亲身经历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自我思考和探索,形成对课文的独到见解,教师避免一言堂和预设,倾听和接纳学生想法。中学语文教学还可开展朗读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陶冶情操,内化语言知识,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完善人格。

2.3以兴趣为驱动力,让课外阅读成为习惯

为了充分提高语文阅读课的有效率,教师首先需要全面掌握教材,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阅读教材大多是专业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和广泛选择而获得的文本,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引导,促进学生在书本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趣味,实现阅读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后自发地进行阅读活动。此外,大多数学生在自发阅读和选择书籍时会不知所措,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广泛的选择向学生提供优秀阅读书籍的清单。学生在阅读习惯、兴趣上有差异。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差异化的教学参考书目进行推荐,要求学生及时记录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和课后充分关心学生,为学生实现最有效的阅读提供基本保证。

2.4与时代结合更紧密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微型化写作越来越被一线教师所推崇并采取随笔、日记、改写等形式进行,但大多还是与以往的写作教学差别不大,大多还是为了完成课标要求的任务而布置的写作作业。在新课标和部编本教材提出后越来越关切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语文学科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因此写作教学作为可以直接与生活进行接触直观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也是必要更加密切结合生活。微型化写作作为当前最有效的写作教学形式更应该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去了解生活了解社会。

2.5扩大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核心能力

新课程标准表明,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观念,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培养良好的文学意识。学生应学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课后阅读,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在选择课外阅读时,教师应适当地指导学生,让他们了解要读哪些书。例如,阅读《繁星》《春水》去感受母爱、童真与自然,阅读《伊索寓言》去感受生活的智慧与想象的魅力,等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一些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科知识和能力发展各个方面,同时也具有品质培养、审美情趣、文化传承等,更为系统化,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建构语言知识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思想修养和人文素养提升,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中学语文教学坚持生本教育理念,采取多样教学模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运用自身思维获取知识,形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红芬.立足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48.

[2]王海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培育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1):37-39.

[3]张心科.论语文核心素养及语文教育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