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髋臼骨折微创手术导航装置的研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骨盆髋臼骨折微创手术导航装置的研发

邹建福 林德金 余志强

阳江江华医院 广东 阳江 529500

【摘要】 目的 研究导航装置在骨盆髋臼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就诊的2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所有患者均行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导航装置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盆、髋臼术后恢复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骨盆、髋臼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盆髋臼骨折微创手术中应用导航装置,能有效提升固定效果,提升骨盆、髋臼恢复情况,值得各大医院进行推广。

【关键词】导航装置;骨盆腔髋臼骨折;微创手术

骨盆、髋臼骨折是外科骨折中最为严重的骨折类型之一,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由于骨盆、髋臼解剖结构复杂,血管丰富,发生骨折后同时会伤及周围软组织及神经,若抢救不及时,将出现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发生。因此,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提升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手术治疗风险大、难度大,预后性较差,导致手术技术要求高,难以顺利开展。随着科技的发展,黄复铭[1]团队研究发现,在微创手术治疗中安装导航装置,能显著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使骨盆和髋臼归位,快速给予固定。为此,本文选取2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导航装置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就诊的2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使用美国GE公司16排螺旋CT和美国GE公司0.5TMRI,进行图像处理,获得立体的三维重建图像,进行骨折分类,最后行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9.21±3.14)岁。骨折原因:2高处坠落,1例跌倒,3例挤压,4例交通事故。骨折类型:4例骨盆骨折,6例髋臼骨折。观察组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9.51±3.54)岁。骨折原因:2高处坠落,1例跌倒,2例挤压,5例交通事故。骨折类型:4例骨盆骨折,6例髋臼骨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法。手术常规消毒铺巾、切开、骨折复位、放置钢板、镙钉内固定,通过X线透视确定骨折复位情况,放置钢板情况,螺钉进针方向、角度和深度。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导航装置。具体方法如下:

  1. 术前准备。首先采集病人的骨盆 CT 平扫数据,使用现有计算机技术,设计出简便的瞄准器装置,在术前做好标记,用于手术操作,以便提高置钉准确率。

(2)操作方法。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给予骨折手法复位,接下来通过瞄准器装置,通过术前标记和术中C臂透视定位,将镙钉置入骶髂关节或髋臼后柱,固定骨折

1.3 疗效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骨盆、髋臼术后恢复效果。将影像学结果作为评判标准:显效(术后位移<1mm),有效(术后位移1~3mm),无效(术后位移>3mm)。恢复有效=(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骨盆恢复有效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恢复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骨盆恢复有效7例,有效3例,无效0例,恢复有效率为100.00%,t=28.571,P=0.001。对照组髋臼恢复有效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恢复有效率为80%,观察组髋臼恢复有效7例,有效3例,无效0例,恢复有效率为100.00%,t=18.186,P=0.001。观察组骨盆、髋臼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盆髋臼骨折是骨科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受暴力所致。尤其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事故、交通事故等频繁发生,使得骨盆髋臼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2]。目前,临床针对严重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最大限度纠正骨折,降低致残率,提升生活质量。但是由于骨盆髋臼解剖结构较为复杂,骨折后伤及面积较广,且骨盆髋骨上血管丰富,导致手术治疗难以顺利开展。为此,临床积极寻找微创、有效、准确的手术器械和方法,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提升骨盆稳定效果,使骨盆功能快速恢复。

现阶段,临床针对骨盆髋臼患者主要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取得较好应用效果。但是程彦华[3]研究发现,虽然微创手术能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但是由于骨盆髋臼形状特异,周围解剖关系复杂,易并发术后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且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固定技术,不能很好固定骨折部位,使其恢复原貌,导致骨折不能完全恢复,影响生活质量。

王春艳[4]研究发现,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导航装置,能提升固定效果,使骨折尽快恢复。导航装置主要是通过CT扫描,建立大量精准的盆骨髋臼三维重建模型,再根据三维数据模型计算出置钉位置、深度、方向及长度等,从而提升固定效果。且该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能减少对患者带来的创伤。但是由于导航设备操作繁琐,设备昂贵,故使用受限。笔者认为,在科技不断发展中,医疗也将朝数字化方向发展,因此导航装置具有较大应用空间。

综上所述,在骨盆髋臼骨折微创手术中应用导航装置,能有效提升固定效果,提升骨盆、髋臼恢复情况,值得各大医院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复铭,樊仕才.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37(03):347-350.

[2]黄其志,李俊豪,陈大乐,叶东城,曾参军.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8):32-34.

[3]程彦华.髋臼骨折诊断中CT扫描检查的应用意义研究[J].临床研究,2019,27(06):155-156.

[4]王春艳.CT三维重建技术在检查骨盆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175-176.

项目负责人签名:邹建福

2020年 05月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