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1
/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胡雅琪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 , 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VAP发生与导管气囊分泌物滞留、插管操作破坏吸道黏膜屏障、呼吸系统免疫功能下降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极为常见也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2]。如何有效预防、治疗VAP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而护理工作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认可。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62例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检出率和耐药性。结果送检62份标本,检出病原菌73株,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65.75(48/73)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30.14(22/73)、真菌检出率4.11(3/73)(P<0.05)。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有较高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青霉素、红霉素有较高耐药性。结论对VAP患者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可明确病原菌构成比及耐药性,进而为临床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不仅会导致患者脱机时间延长,还会导致患者肺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因此,积极预防VAP的发生是目前ICU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但ICU护理工作较为繁重,且人员配置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实施护理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疏漏,从而影响患者康复。故加强对ICU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和护理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62例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中VAP诊断标准[1];男33例,女29例;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67.49±5.28)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严重内分泌疾病;免疫功能缺陷;入组前存在呼吸系统感染;自主呼吸功能完全丧失;精神障碍;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过敏性体质。

1.2方法

采用无菌吸痰管,从人工气道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置于无菌收集器,送检,显微镜筛选合格标本,连续2次培养出优势菌株确定为病原菌,剔除同一患者重复菌株。采用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分析培养菌株构成。采用琼脂稀释法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

1.3观察指标

分析病原菌检出率和耐药性。统计患者VAP发生率;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3.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原菌检出率

送检62份标本,检出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8株;革兰氏阳性菌22株;真菌3株;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真菌检出率(P<0.05)。22株革兰氏阳性菌中,包括表皮葡萄球菌7株、屎肠球菌3株、溶血葡萄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其他菌1株。48株革兰氏阴性菌中,包括大肠埃希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20株、其他菌2株。3株真菌中,包括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白色假丝酵母菌2株。

2.2耐药性

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有较高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性最低,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青霉素、红霉素有较高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性最低。详见附表1。

表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耐药性分析耐药性分析

抗菌药物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氨苄西林

20(100.00)

18(100.00)

-

-

阿莫西林

11(55.00)

12(66.67)

-

-

头孢唑林

19(95.00)

18(100.00)

5(62.50)

4(100.00)

头孢哌酮

9(45.00)

1(5.56)

-

-

头孢噻肟

18(90.00)

18(100.00)

-

-

阿米卡星

1(5.00)

1(5.56)

-

-

环丙沙星

0(0.00)

1(5.56)

3(37.50)

3(42.86)

左氧氟沙星

0(0.00)

1(5.56)

3(37.50)

2(28.57)

美罗培南

1(5.00)

0(0.00)

-

-

亚胺培南

1(5.00)

0(0.00)

-

-

青霉素

-

-

7(87.50)

6(85.71)

红霉素

-

-

7(87.50)

6(85.71)

万古霉素

-

-

0(0.00)

0(0.00)

利奈唑胺

-

-

0(0.00)

0(0.00)

3讨论

VAP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需建立人工气道,破坏正常呼吸道黏膜屏障,引起呼吸系统免疫功能下降,病原菌极易入侵,导致炎症发生,一般多见于机械通气>48h患者,是导致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抗生素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首选药物,但由于存在滥用现象,促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病菌得不到有效清除,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对VAP进行耐药性分析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送检62份标本,检出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8株;革兰氏阳性菌22株;真菌3株;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真菌检出率(P<0.05),可见,VAP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与有关报道结果一致[2]。本研究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性最低,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性最低,可见临床治疗VAP,可优先选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抗生素。此次研究探讨了耐药性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耐药性管理干预的B组患者VAP发病率较低,且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均少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A组,这表明耐药性管理可有效降低呼吸机治疗患者VAP发生风险,从而加快患者康复速度。这与郭红丽等人[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耐药性管理是一种旨在规避护理过程中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的新型护理模式,其通过提高护理人员对耐药性的认识、明确耐药性事件发生原因以及针对性、规章制度和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避免了不当操作引发的耐药性事件,从而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严格要求治疗人员严格按照治疗流程规范操作,成立治疗质量持续改进小组对治疗人员操作规范程度进行持续监督,对VAP患者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可明确病原菌构成比及耐药性,进而为临床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6):524~543

[2]高海燕,陈希胜,张文艳,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1):79~82

[3]陈挺.优质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25):103

[4]齐丽娟,王天宇.ICU耐药性管理对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9,24(3):281~283

[5]郭红丽.耐药性预警机制对重症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