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建设与水质保障技术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2

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建设与水质保障技术问题研究

韩存福

天津市华水自来水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122

【摘要】本文主要以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建设与水质保障技术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时代发展特征以及城乡一体化管网水质存在问题,首先分析管网管材老化问题、水龄过长问题、负压力问题,其次从水质监测点的有效确立、二次加氯技术,管网改造及管理技术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其目的在于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工作,为人们提供,达到标准的水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建设;水质保障技术;二次加氯

引言:城乡一体化供水是有效提升乡村供水安全的主要对策之一,乡村由于技术和资金不足,无法为安全水质提供保障。在我国通常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单位需要每日为人民供水1000㎡,人分布口在1万以下的农村地区采用供水标准更低。新时期我国要有效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采用先进保障技术,确保居民用水安全。基于城乡一体化管网建设时期,要有效分析出管网存在的水质问题,提供科学化保障水质安全技术,有效提高管网水质安全工作。

一、城乡一体化管网水质存在问题

(一)管网管材老化问题

城乡一体化管网管材自身在输水期间会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管网中使用的金属管材,塑料管材,混凝土管材等,会在一定程度上与管网管材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产生的副产物则会对水质安全造成污染。在PVC管中,由于管中含有1%的铅会对水质安全造成影响。当前我国城市供水管网中主要使用的管道材料主要是钢、球墨铸铁、混凝土等不同材质自身存在不一样的特性,使用的年限程度也不一样,进而出现管材对水质影响的不同,通过有机物和无机物产生ph的变化以及材料脱落情况等等判断出对水质的影响程度。

(二)水龄过长问题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期间,我国城市供水管网通常以环状为主水量,供水期间水量波动是比较小的,乡镇供水以枝状管网为主,整体用水时间分布及其不均匀。在城乡管网互通期间,将会产生用水盲端,居民实际用水量和管的整体容量并不匹配,进而出现末端死水,黄水等问题。一般城镇室外消防栓会和供水管网直接相连,在供水管网中形成末端支管,进而对水龙头中断水质造成严重影响。并且末端支管儿的直径比较大,通常是100到200mm,管线相对较长,通常是一米以上,管内存储的水量比较多1】。基于未发生火灾或未冲洗情况下末端支管内的水长时间处于无流量状态,水停留时间比较长,水龄大,从而容易出现生物化学、物理等反应,导致水质出现恶化现象。例如由于水龄大导致水管内发生微生物超标,重金属释放,从而导致输水管道发生腐蚀现象,不利于水质安全。

(三)压力负压问题

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期间,需要改变原本城市供水布局,有效将农村供水格局融入其中,进而会导致供水压力,出现负压问题。城乡一体化管网的建设需要每年增加供水面积,导致供水压力不足,原本供水管网接入农村供水管网后,使得原本供水路径发生一定变化,进而使得部分供水区域内出现负压以及水管爆裂现象。城乡一体化管网建设后,整个供水管网的总阀门位置2】,消火栓位置,也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否则将会影响供水水质。

二、水质保障技术介绍

(一)水质监测点的有效确立

通过城市一体化供水管网的有效建立,需要借助互联网模拟软件对整个城乡一体化管网路线上的监测点进行科学布置和统筹规划,通过水质监测点有效监测供水水质情况,进而可以掌握附近区域内水质状态,以及整个供水管网水质变化基本规律,从而借助互联网对供水管网实施动态管理3】。水质在线监测对居民用水存在一定价值,第一,能够有效实现实时在线动态的掌握供水水质情况;第二,可以有效指导整个管网进行改造和优化;第三,使得城市一体化管网水质更加科学;第四,对整个城市一体化管网进行有效预警,科学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对城市一体化管网进行水质监测点的确立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使用点通常需要结合供水量,水厂数量科学有效布置,供水量大的水厂可以提供多种采样点,在一天每5万到10万立方米的地方设置一个采样点。也可以按照水厂存在的官方点合理布置,通常可以设置在供水干管上相对较大的住宅区和要害部门。第二,采样点的设计一定要具备典型性。要在居民经常用水地区和末梢地区,水质采样点的设置通常按每两万人一个进行计算。在二十万到一百万人之间可以酌情增加或者减少。第三,监测点一般选择在供水干管上,由于水质仪表对整个取水量和水压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连续采样,所以取样点要在检测仪表的主干管上设置,不能连接其他的用户,避免用户实际用水对供水量造成影响。第四,城乡统筹期间要有效调查行政区市政供水人口,基于此按照人口程度合理设置采样点数,避免采样点设置不足出现盲区。第五,在站房附近设置在线检测点,严格按照要求对水电,上下水,防潮,保温具体需求严格布置。

(二)二次加氯技术

在城乡一体化管网建设过程中,出厂水加氯量通常无法满足居民水龙头余氯指标需求,特别是在现今病毒,细菌广泛传播,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对管网水进行二次加氯工作,有效选择二次加氯的具体位置是较为重要的。二次加氯不仅被使用在城乡连片中也使用在其他供水模式中,要有效结合地下管网布置情况,卫生状态和末稍控制点余氧浓度有效构建,合理确立二次加氯点。基于网络时代下条件充足的城镇可以建立动态在线水质模型,高度控制管网内不存在的余氯,一旦监控点发出警报,发现设定值和实际测量值发生偏差时,则有效控制相关程序,对管网点设置二次加氯4】。在城乡一体化管网建设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很多含氯消毒剂,在此过程中,为保证居民用水水质安全,一定要控制好氯的加入量。

(三)管网改造及管理技术

城乡一体化供水系统存在一定特点,能够有效实现远距离运水,应对管线复杂情况。加之乡镇供水多采用分散式供水基本方式,结合地区水源基本条件,有效利用地下井水、泉水借助简单处理工艺,使得水质并未得到保障。所以需要针对城乡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真正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需求,为人民提供符合标准的水质资源5】。针对各种问题有效优化管网流速合理布置阀门,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有效安置监测点,合理取样,一经发现问题,立即通过模型进行改造和优化,进而确保居民用水水质安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乡一体化供水建设期间,要采用先进技术,确保输配水水质达标,实现乡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目标。针对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建设存在的管材老化,水龄过长,负压大等问题具体分析。做好水质监测点确立工作,实施二次加氯,对管网进行优化,使用先进管理技术,确保居民用水水质安全,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建设工作目标,满足居民用水需求,节约更多资金,推动城乡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葛伟. 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J]. 中国房地产业, 2018, 000(034):67.梅英军. 城市供水管网现状与技术改造分析[J]. 绿色环保建材, 2019(12).

[2]林国峰, 尹大强, 于水利,等. 江苏省太湖地区源头到龙头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J]. 中国科技成果, 2019(7):52-53.

[3]金晔. L市多水源给水管网供水范围预测研究[J]. 给水排水, 2018, 044(009):127-134.

[4]常耀辉, 马天宇. 基于物联网的自来水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18, 116(20):85-86.

[5]蒋一. 城市供水管网二次污染的原因及其处理对策[J]. 黑龙江科学, 2018, 9(20):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