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及绩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3

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及绩效评价

管威 秦荣杰 习竹

武汉工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优化升级,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变得越来越高效,基于此背景,集团公司利用财务数据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也将会愈发客观和准确。

关键词:内部控制;绩效;财务共享

  1. 引言

财务共享的概念是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所提出的,为了能够使得组织在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和职能上更加高效、准确、灵活并同时优化组织的结构、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降低组织运营的各种成本,各个企业尤其是集团公司逐步开始实施财务管理的共享服务模式,以此试图强化企业的财务职能。集团公司由于其业务单元较多、业务结构复杂、资金链条多样往往表现出财务管理工作的层次较为丰富,财务共享模式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因为具备众多优势,被广泛应用在许多集团企业中。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主要是对集团企业中的各项业务进行整合,同时将子公司的业务进行集中,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各项业务展开集中处理工作。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并不是单纯对财务业务进行集中,而是通过对业务流程以及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与再造,为集团企业节省更多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与物力资源。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无论是在账户集中管理、还是在资金统一结算中,都有着一定的优势。因此,在集团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要有正确认识,从而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财务信息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首先,财务共享管理可以精简财务办公流程,减少企业财务运作过程中不必要的周转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财务管理人员的人力成本。而精简后的办公流程,把财务管理的多头冗繁变为了寡头精炼,可以使得财务管理更加的灵活,也更加容易掌控,同时也减少了财务管理的劳动量。其次,财务共享依靠的是现代化的高度信息化系统。快速发展的信息系统为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是现代化财务管理资金运作最安全的方式,可以实现计算机数据传输、处理,避免了人工核算的诸多问题。

二、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特征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规定内部控制评价应对这五个要素进行分类评价。具体来说,围绕这五个要素,企业可以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对组织架构、资金活动、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等项内容的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企业集团是经济组织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所采取的组织形式。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是企业集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不同于单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程度受到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关系的影响。在我国,集团公司往往呈现出资产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程度较高、资金流动性较大、部门内部业务流程复杂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会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范围更广,内部控制的实施难度更大,从主体来看,企业集团中内部控制需求主体主要是控制人,包括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为所需内部控制付出的成本有: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支付的控制制度成本;为使用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支付的分析成本。大型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往往会要求强有效性,主要也是基于实施内部控制的范围更加广泛,那么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所投入的成本会更大,这就使得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试运行的试错性较小,容错率较低。

三、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原则

一是健全性。集团公司由于其内部控制业务流程的多样性,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能够涵盖所有的业务流程以及风险环节,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业务单位的人员构成和配比关系。评价单位的内部控制及制度是否健全,基本的内容主要有:在各个控制的环节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达到制度上衔接而生成协调机制。所有的控制点是否齐全,达到具体的控制目标而满足内部控制对约束机制的基本要求。对于不同层次控制的面上是否有区别,达到能抽象地概括出控制效应而具备自我完善的机制。

二是实用性。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的体系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内部业务特征,由于资金流动性较大,那么与财务活动有关的业务控制有效性就需要建立价值指标,此外评价单位的内部控制及制度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基本的内容主要有:制度是否得到全面执行而在组织内部发挥控制效应,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切合实际情况而非照搬照抄,实际执行过后是否进行了必要的修订而不断完善,至于内部控制的实用性怎样又体现在是否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

三是协调性。集团公司的业务网络可能会呈现交互和关联的情况,交易和事项的往来频率也会较多,这就需要内部控制的评价必须建立多层次的系统以保证评价的客观结果。同时还要考虑内部目标,评价单位的内部控制及制度与其总体目标是否一致,基本的内容主要有:能不能做到在时间上各个控制环节、各项控制点、各层控制面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颁布而安排得相互配套;能不能在空间上使内部控制的运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保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影响内部的资金及物流;能不能在同一时间与空间内协调组织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不需要涉及内部控制及制度的变迁。

四是经济性。集团公司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所投入的代价往往较大,主要是基于横向和纵向的组织网络交叉所导致的,这种交叉融合的内部控制组织网络会使得数据采集和流程设计的工作量较大,内容较大,人力资源结果负责,那么如果不考虑内部控制的经济效益将无法合理控制其投入成本,因此评价单位的内部控制及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基本的内容主要有:内部控制的运行成本是否小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内部控制制度的创建成本是否小于其发挥的经济效益,内部控制制度的创建成本是否大于内部控制系统的行成本;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考虑经济性而不顾及健全性,两者应兼顾起来。

  1. 集团公司财务共享内部控制模式

5f4f4d6cf2414_html_179ae9e1288b0d93.gif

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依赖于庞大的数据技术处理体系,从财务分析到财务预测再到财务决策,每个环节都要求能够充分识别业务环节的风险点,做好财务制度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深度挖掘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财务价值就是发掘数据的内在价值是实现数据智慧化的重要途径。大数据除了量大、处理速度快、结构种类多之外,实现数据价值才是大数据的主要内涵,数据价值化赋予数据生命力,使得大数据有“肉体”,也有“灵魂”。在大数据背景之下,财务内部控制的数据理念和现实要求正以惊人的速度、数量和种类从多个来源获得。为了从大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价值,集团公司需要最佳的处理能力,分析能力和技能,大数据几乎影响了每个行业的组织,包括资金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电子合同系统和税务管理系统,财务共享是企业以总体发展为内部控制的总目标,结合各组织部门的管理工作,充分挖掘财务数据,以实现企业整体规模和市场布局的重要途径,在做好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就必须充分发挥财务共享平台体系的作用。

五、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绩效评价

一是缺陷方面,制度设计缺陷包括:被评价单位整体的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不严密;被评价单位缺乏与实现控制标相一致的职责、岗位分离,决策机制不健全;被评价单位缺乏相关的控制复核和批准机制;被评价单位缺乏与生产、销街、投融资等具体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制度设计等。运行缺陷包括:被评价单位管理或员故意违反内部控制规定,进行越权操作;被评价单位管理层或员工缺乏必要的职业资格和学习培训经历;被评价单位错误执行内部控制设计,影响控制目标;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过程缺少必要的记录和备份等。

二是重要程度方面,重大程度包括:被评价单位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被评价单位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等;重耍的内部控制,造成重大失误;被评价单位多次出现负面新闻,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被评价单位已发现的重大缺陷未得到及时整改;被评价单位管理层人员流失严重等。重要程度包括:被评价单位违反集团相关制度规定;被评价单位重要内部控制存在但不够完善,造成重耍失误;被评价单位出现影响有限的负面新闻;被评价单位己发现的重耍缺陷朱得到及时整改;被评价单位重耍业务岗位人员流失严重等。一般程度包括:被评价单位违反本单位有关制度;被评价单位一般控制存在缺陷,但未造成失误或造成一般失误;被评价单位出现负面新闻,但影响很小;被评价单位已发现的一般缺陷未得到及时整改;被评价单位一般员工人员流失严重等。

三是有效性方面,有效的认定标准包括: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没有重大缺陷和重耍缺陷;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适当且得到贯彻执行;被评价单位控制程序和控制方法科学合理,不存在控制过度和控制不足的情况;被评价单位建立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定期监督评价机制和内部控制持续改进完善机制等。基本有效的认定标准包括: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没有聖大缺陷和重耍缺陷;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适当但个别设计执行效果不佳;被评价单位控制程序或控制方法还有不足,存在控制过度可能,但不存在控制不足情况;被评价单位有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定期监督评价机制,但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机制有待完善等。值得关注的认定标准包括: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没有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被评价单位存在少量内部控制设计缺陷;被评价单位控制程序或控制方法有较多不足,存在控制过度和控制不足的情况;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定斯监督评价机制存在不足,内部控制持续改进完善机制有重大不足等。值得特别关注的认定标准包括: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重要缺陷;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存在较多设计缺陷且涉及范围较广;被评价单位控制娱序和控制方法不科学,控制不足情况较为严重;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定期监督评价机制有较多不足,没有内部控制持续改进完善机制等。无效的认定标准包括: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重人缺陷;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无效;被评价单位没有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定期监齊评价机制和内部控制持续改进完善机制等。

六、展望

财务共享是在大数据时代之下所催生出的一种高效的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必然受到直接的影响,有效的财务内控将有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但对于集团公司来说,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的限制,其数字化转型步伐更为缓慢,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更加薄弱,进而导致他们财务内部控制能力欠佳、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因此需要进行改善与创新,以适应大数据背景下集团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要求。集团公司若想进军数字化市场,环境资源很重要,而数字经济正在中国以迅猛的态势发展,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因此信息技术成为中心企业逐渐开始关注的数据解析尤其是会计数据信息的挖掘,相对地,如果对于现有信息的维护和保障不够,那么也容易造成信息资源的流失。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介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光纤用户占宽带用户比例超过93%,4G用户达到80%。信息通信产品的质量、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且在网络流量暴发式增长的高负荷情况下,网络质量并没有下降,于是集团公司也开始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进行企业信息传导,但是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却并未跟上。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中,越来越重视对于数据的解读和分析,一般认为数据能够避免主管判断不准确所带来的制度建设失效,数据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内部控制评价是一个及时和动态的过程,虽然内部控制强调制度管理而不是人为管理,通过制度约束和激励企业的员工,但是制度本身是需要实时监控和更新的,在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中,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工作量较大,涉及企业所有的资金运动,那么在内部控制所要求的全员参与和全称监控要求下,各部门必须能够共享企业的财务数据,利用与资金运动有关的信息资料来实现部门内部制度的调整和优化。在财务共享模式之下,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要能够落实就必须充分挖掘财务共享模式下的数据价值,数据具有各种类型的格式,从传统数据库中的结构化数字数据到非结构化文本文档,邮件,视频,音频,符号和交易数据等。大数据不仅仅是数字,日期和字符串。大数据也是地理空间数据,3D数据。近年来数据价值(Value)被认为是大数据的第四大特征,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工具和模型方法的支持。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年全球数据中心建设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预测的结果显示,我国企业数据使用量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并且在未来五年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无疑促使集团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做好深化信息化程度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许江波,白喆.内部控制有效性、市场化程度与僵尸企业脱困[J].财会月刊,2020(14):114-121.

[2]马桂芬.股权激励、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创新绩效[J].会计之友,2020(11):59-65.

[3]王阳.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优化策略[J].山西农经,2020(08):134-135.

[4]谢冰.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策略思考[J].当代会计,2019(06):53-54.

作者简介:管威(1990-),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武汉工商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会计理论、公司治理、管理者特征;湖北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商务服务发展研究中心成员。(湖北.武汉 430065)

项目名称: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有效性检验与绩效评价研究。基金资助:2018年武汉工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 “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有效性检验与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A2018005,受武汉工商学院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