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干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2

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干预效果

王静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摘要 目的 探究和分析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1-2018.1在我院“120”急救车接回的4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患者家属送到急诊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数据。结果 统计实验数据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的有效率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较少,预后恢复效果较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预后好,患者家属满意度高,可在临床治疗中作为推荐的方案,也可以进一步的研究其价值,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佐证。

关键词 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干预效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患者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而导致血红蛋白与之结合,而不能运输氧气,导致机体缺氧,进而窒息的一种疾病。一氧化碳中毒多发于北方的冬季,农村还是采取传统烧炭取暖的方法,在晚上房间通气不好,导致屋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人们在睡眠中,不易察觉,才导致发生严重后果[1]。缺氧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导致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脑水肿、迟发型的脑病。因此,及时的救治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对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2]。本次实验对比了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与常规急救护理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来探究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书的前提下,选取在2017.1-2018.1我院“120”急救车接回的4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患者家属送到急诊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上9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纳入标准:经我院确诊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且能配合完成整个实验。排除标准:患有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高血压、心肺功能衰竭、严重脑部损伤及原发肝肾不足的患者均不许参与本次研究。实验组45例,实验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6-64岁,平均48.6±2.3岁;对照组45例,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35-65岁,平均47.5±3.2岁。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具体的实验步骤为:患者由家属送至医院,进行及时的院内救治与护理。

实验组采取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具体的实验步骤为:患者家属拨打急救电话,由急救人员远程指导,对患者进行前期的急救工作,包括:立即打开室内的窗户,将室内的一氧化碳排出,保证通风换气,立即将患者移到通风较好的地方,给患者做人工呼吸。然后等待急救人员的到达,待急救人员到达后立即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抢救工作。到医院后,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院内救治与护理。

实验过程中,除护理方法不同外,其他的治疗、用药都要尽量保持一致,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3疗效观察指标

实验过程中统计两组患者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数据。治疗的效果分为:治愈、有效、无效。并发症包括:脑水肿、迟发性脑病、缺血性坏死等。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实验数据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的有效率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较少,预后恢复效果较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2。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45

23(51.11)

20(44.44)

2(4.44)

43(95.56)

对照组

45

20(44.44)

13(28.89)

12(26.67)

33(77.78)

P

<0.05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及满意度比较(n/%)(X±S)

组别

例数

并发症发生

满意度

脑水肿

迟发性脑病

缺血性坏死

总发生率

实验组

45

1(2.22)

0(0)

0(0)

1(2.22)

89.84±3.27

对照组

45

1(2.22)

2(4.44)

2(4.44)

5(11.11)

68.24±3.67

P

<0.05

<0.05

3.讨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冬季常发的一种疾病,由于冬季供暖,室内空气不流通导致。轻度中毒表现为头、头晕,重度患者昏迷,甚至直接死亡[3]。及时的抢救,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至关重要,有利于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这时候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就表现出优势了,他比常规家属送至医院的患者,提前得到了正确的救治[4]

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与普通就医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治疗效果较好,治疗的有效率较高;(2)并发症发生较少,预后恢复效果较好;(3)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较高[5]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的有效率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较少,预后恢复效果较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

综上所述,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预后好,患者家属满意度高,可在临床治疗中作为推荐的方案,也可以进一步的研究其价值,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佐证[7]

参考文献

  1. 金艳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3):60-61.

  2. 涂红燕.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7):212+214.

  3. 陈峥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5):207-208.

  4. 王雪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7):240-241.

  5. 杨莹,刘秋霞,陈默.院前联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预后影响探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11):1320.

[ 6 ] I z u m i S, M u a n o T, M o r i A, e t a l. C o m m o n c a r o t i d a r t e r y s t i f f n e s s,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f u n c t i o n a n d l i p i d m e t a b o l i s m a f t e r m e n o p a u s e. L i f e S c i, 2 0 15, 7 8 ( 1 5 ): 1 6 9 6 - 1 7 0 1.

[7]王雅丽.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与院内的急救护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0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