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2

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研究

吴立荣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212400

摘要:随着现代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交通安全事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杀手。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内容,对于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进行合理的干预以及控制,能够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本文主要探讨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行车交通安全,给相关研究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人文因素;交通安全;合理控制

1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交通安全已经成为威胁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城市所发生的事故案件中,城市公路交通事故危害性最大,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与汽车交通事故相连的死亡率达到6/10000,这些数据是日本的10倍,美国的4倍,位居全球第一。我国目前每年有6万人死于交通事故,20余万人受伤,经过对交通事故原因进行分析,95%的交通事故都由人为因素所引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对于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于提升行车交通安全性具有重大的影响。

2与交通安全相关的汽车驾驶员人为因素研究

2.1驾驶员的攻击性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部分驾驶员随着驾龄的增长,在行车过程中,出现较多的攻击性或者是挑衅性的驾驶行为。这种驾驶行为在行车环境中对于他人身体以及心理造成严重的危害。驾驶员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恶意追尾或者是恶意堵截、在城市道路中违章行驶,超速行驶,频繁变更出生的车道、随意辱骂其他驾驶员或者是恶意鸣笛,完全不顾其他驾驶员或者是行人的感受,使得他人受到伤害。这种攻击性的驾驶行为,对于交通安全具有极为严重的危害,同时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在目前社会环境中,攻击性驾驶行为愈加普遍,其与酒后驾驶都是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危害的行径。

2.2驾驶员的事故倾向性

部分驾驶员具有事故多发的倾向性,与其他驾驶员相比,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更大,可能性更高。驾驶员的事故倾向性所发生的周期比较稳定,具有明显的个性化性质。事故倾向性其实是由周围环境所诱发的表现,与驾驶环境相互呈现,对于事故倾向性进行有效的研究高危险的驾驶员及时排除,有利于行车道路的安全,减少出现汽车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2.3驾驶员的个性化特征

根据资料显示,驾驶员的个性化特征可以划分为内向,外向以及标准三个类型。内向型驾驶员行车比较谨慎何从容;外向型的驾驶员动作比较快,反应比较灵敏。但是在交通安全中,外向型驾驶员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根据驾驶员的反应灵敏度,可以将其划分为轻率型,机敏型,慎重型以及迟钝型。在这四种类型中,清算型以及迟钝型很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由此可见,汽车驾驶员的个性化特征与交通事故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汽车驾驶员自身比较谨慎小心和从容,那么在驾驶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事故风险就会大幅度降低。

2.4疲劳驾驶

在交通事故原因探究中,疲劳驾驶是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在所有的事故原因比例中,疲劳驾驶约占5成以上,信息疲劳一般占据4成以上,其余部分为肌肉疲劳。疲劳驾驶能够使驾驶员处于一种较为危险的驾驶状态,对行车的驾驶能力出现下降,低于明显的驾驶能力预值。为了达到安全驾驶的目的,必须要规避疲劳驾驶的状态。如果驾驶员睡眠不足或者是对于睡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都是引发驾驶疲劳的主要诱因。它会引发睡眠质量的不足。如果每天睡眠不足6个小时,并且每天驾驶行车时间超过10小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性陡然增大。目前来看多数专业从事交通运输的驾驶员,每天睡眠时间基本不大于7个小时,因此连续行车驾驶很容易导致疲劳,这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出现交通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段是连续驾驶汽车8小时以后,因此应该在驾车3小时左右就应该休息一段时间,以防止疲劳驾驶的可能性。

3汽车驾驶员人为因素的合理控制

3.1对于驾驶员的入门要经过严格的把关

部分驾驶员存在于事故的倾向性,因此在对于驾驶员进行考核过程中,对于事故倾向性的标准要进行一定的强化以及改进。对于驾驶员进行考核的初期,如果驾驶员带有危险事故的倾向性,那么在岗位选择中,尽量不予以考虑。需要对驾驶员过往的行车驾驶记录进行查阅,分析驾驶员的性格特征,对于一些在性格上比较激进,同时发生交通事故概率比较高的驾驶员,在录用的过程中要谨慎进行考核。这一类型的驾驶员随着驾驶年限的增加,可能会出现负面情绪的累积和爆发,因此对于驾驶员来说,要与岗位之间做好匹配性,对于驾驶员的入门要严格进行把关。

3.2建立驾驶员的档案管理制度

需要将驾驶员的初步方案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入册整理。驾驶员事故档案管理主要涉及到驾驶行车的事故原因,所造成的事故损伤等情况。针对所监测的数据,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对于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出现行车交通事故的驾驶员要进行重点的监测。方便在后期进行监督以及考核,对于这一类驾驶员,要强化行车安全性教育,仔细分析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的原因,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补救。对于这一类行车驾驶员,需要定期普及相应的交通驾驶安全知识,对其驾驶技能以及交通安全的思想进行指导,如果行车驾驶员改进效果比较明显,在长时间内没有出现交通安全事故,可以给予一定的激励以及奖励措施,以提升驾驶员交通安全的意识性,减少出现交通安全事故的概率。

3.3加强对汽车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管理

对于汽车驾驶员的疲劳驾驶问题,需要强化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开展有持续性的管理行为。汽车驾驶员如果进行长时间的行车,需要在每一个小节点上要维持休息。如果出现疲劳驾驶的现象,需要及时更换司机或者是停车休息。汽车驾驶员自身也要提高身体素质,强化抗疲劳能力。对于酒驾以及毒驾等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驾驶行为,要进行严格的打击与处罚。形成社会高压教育,提升行车效率管理质量。汽车驾驶员要做好身体的锻炼,尽可能避免肥胖或者是高血压等对于自身身体素质造成危害的现象,从而对疲劳驾驶等危险性驾车行为进行根本性控制,以降低出现交通事故风险的概率。

3.4对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进行有效的强化

驾驶员不但要具备强大的身体素质,同时在心理素质上也要有一定的保障。根据路况的不同,驾驶员应该谨慎进行评判和分析,遇到一些大物或者是冰雪天气,驾驶员要克服畏惧心理,行车过程中保持谨慎和小心。必须要有意识的提升驾驶员的判断能力,提升行车驾驶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3.5强化对于事故的预防能力

对于驾驶员来说,需要强化自身对于事故的预防能力,对于方向盘和车灯等装置出发问题要能够灵活应对,以解决各种特殊状况下的交通事故。同时需要不断提升自身驾驶技能的稳定性以及熟练度,这样才能够提高对于事故的风险防范能力。汽车驾驶员不但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同时在行车意识培养上也要下足功夫,不断培养自身的综合判断能力,以更好的满足行车安全的需要。

3.6不断提升驾驶员的道德素质

驾驶员的道德素质与交通安全性也有密切的联系。驾驶员应该严格按照交通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章制度,降低出现违法行为的可能性。

4结束语

从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来看,汽车驾驶员个人行为仍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对于汽车驾驶员来说,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提高对于事故的预防能力,把握好驾驶员的入门关,建立好相应的事故档案分析管理工作,以不断提升交通安全,减少出现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桂林涛.剖析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分析[J].时代汽车,2018(12):19-20.

[2]杨静. 道路交通事故驾驶员失误分析与安全对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

[3]王延忠.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事故[J].青海交通科技,2007(0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