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2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探究

钟利平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仙塘中学 广东河源 517683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这条建议可以说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对过去教师的一种权威的纠正,是与独白式教学相对的一种交流方式。其关键的基础是“平等”。然而如何理解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过程”?特别是如何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落实真正的“平等对话”?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平等对话;教学策略

一、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同时,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部分提出了以下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名著阅读的总分定为10分。由此可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教学中落实平等对话是十分重视的,名著阅读教学在初中阶段非常重要。

但初中生的文学素养普遍偏低,人生阅历浅,不喜欢长文阅读。造成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自主理解、自由表达,不相信学生能从整本书阅读中得到正确健康的理解和有益的启示。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教师代包代办,学生坐享其成。从而,学生就形成了阅读惰性,对课外名著想读就读,不想读就扔在一边,更别说自主阅读和理解了。教师一到考前就对必考名著从基本内容、作品思想、人物形象等都帮学生一一提炼出来,学生只有听一听、记一记、再背一背,能应付考试就行了。这样的名著阅读教学连“对话”都没有,更别提“平等对话”了。

“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的教学建议和设想都很美好,但具体落实却很骨感。这就是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

二、“平等对话”的具体策略

笔者对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落实平等对话进行将近三年的实践探究,让我深切地认识到了在名著阅读面前,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更恰切的说,学生才是阅读主体。那么,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平等对话,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改变教学观念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老师之所以不跟学生对话,不让学生自主表达理解与看法,其根本原因是观念问题:老师不相信学生能读完整本书,觉得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正确地理解名著内容与思想。在这样一种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下,老师更是“称职”地坚守在传授、灌输的阵线上。特别是在如今这种以成绩论成败的考核机制下,老师怕学生理解有偏差而影响了成绩,老师就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自主理解了。其实,能力和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我们没有给学生这种机会,学生何来的能力去正确理解呢?没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会一味的依赖老师,考试时只是死记老师告诉他们的作品内容、思想、人物形象等,题目考查稍微灵活些,便不知如何作答。所以,为了学生、为了自己,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改变以往那种愚昧而保守的教学观念。

(二)逐步“放手”让学生成为主体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用灌输和背诵要点的方式进行,突然要老师们大胆放手去让学生自由的理解和表达,老师们一时半会可能会不适应,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应该跟不上,所以笔者主张“逐步放手”。

一开始要帮学生做好名著整本书的阅读规划,让学生基本了解名著的大概内容才能谈自主理解。

经过一段时间粗略的阅读后,再组织学生对一两个章节进行精读,在精读的课堂上指导学生圈画旁批,加深对作品的认识,逐渐形成自主理解的能力。自主理解,是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当学生表达的理解不太符合作品思想时,老师便可通过这精读的章节的一些细节、情节、环境等去深入分析,指导学生如何更准确地去把握作品中的意蕴……如此逐步放手,学生就可以这种从简到难的适应过程中慢慢地成长起来,形成自主理解能力。这种能力一旦形成,老师就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去自主阅读整本作品了,这时学生就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了,老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度的点拨即可。

(三)学会与学生平等对话

面对名著,教师师和学生都是它的读者,是平等的。而这里的平等强调的是师生之间人格的平等、地位的平等、精神的平等。那么,建立在这种民主平等为基础的名著阅读课堂,就应该由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简单模式,变为师生共同参与、表达、倾听、探讨、分享的先进模式。师生在整个名著阅读课堂上都应该围绕文本有各自的听和思,并且互相尊重、彼此接纳,最终各有所获。即使老师由于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要比学生丰富,对名著的理解会比较深邃,但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决不能越俎代庖,去压制学生的个性理解。即使学生的对名著的理解比较肤浅,也代表着他们这个时期真实的认识。所以,老师要学会与学生平等的交流阅读感受和理解,学会倾听学生的个性理解,用自己深邃的理解去影响和引导学生往更深层次理解。名著阅读教学只有在这样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气氛中,师生之间才能获得独特体验,才能悦纳知识,才能共同进步。

(四)把握好平等对话的方向

在平等对话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敢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如老师课前预设的那样进行高效的对话,但我们一定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真正平等、和谐、健康的名著阅读课堂。当然,名著阅读教学中遵循平等对话原则,并不等于是老师完全放手课堂,让学生漫无边际地畅所欲言。因为这样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对话是没有营养的,对学生理解作品、获得个性理解是没有帮助的。因此,在平等对话的名著阅读课堂上,老师一定要对“对话”的方向作正确的牵引,要让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对话围绕文本理解有的放矢,而不是天马行空的夸夸其谈。

正确的对话引导主要是对某些学生的信口雌黄,或持相反观点,甚至是极端观点的言论加以巧妙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去斥责,打消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对于这一类不利于作品阅读、过度开放的言论,老师在进行纠正性引导时,要配之以认可的宽容态度,去保持学生对话的积极性。而对于屡次进行纠正依然我行我素、口无遮拦的学生,可以给予委婉的警示,如“你说的这些话与我们今天阅读的名著关系不大,我们可以课后私下探讨。”“你的见解很独特,下次我们阅读到这方面的作品时,我们再来聆听你的高见。”这样既可以将对话引导到实处,又能委婉地制止脱离文本阅读理解的不利言论。

总之,名著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流动过程,是思维的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师生在课堂上要努力体现出互为主体的关系,共同努力营造出一种“对话式”的课堂氛围。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平等对话的好处就如小朋友换糖:你有一种糖,我有一种糖,你我互换糖果,就能尝到两种糖的美味。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却远不止“你我”。你有一种理解,我有一种理解,他有一种理解,相互交流后,我们就能拥有三种、甚至更多的理解与启迪。这种思想交流,可以使师生共享知识、共同发展,让名著阅读课堂价值最大化。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笔者相信,老师们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尝试,一定能让初中学生自主欣赏到鸿篇巨著的精髓,也一样能达到“三颗心一起跳动”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