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师生自信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1

对于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师生自信的思考

杨陈佳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怒江州民族中学 673100

边疆地区,特别是集落后、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不仅学生,连教师都不自然的呈现出一种不自信,卑微的状态。与内地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比较,教师觉得无论怎么努力,在硬件、软件上都无法和内地发达地区比较,更不能抗衡;学生觉得读书无用,再怎么用心、努力还是差,导致学生文化、道德等素质始终处于教育的瓶颈,无法突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生信心水平低,究其根源,我认为与家庭、学校、社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改如何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生的文化自信呢?身为一名教师,我仅谈谈自己浅显的感想。

一、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师生环境自信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身的贫困,很多学校的基础设施、教育教学投入都无法和内地发达地区的兄弟学校比较。所以在实际办学、教育教学中应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优化、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文化水平,加强学生实验、活动等方面的财政、物力投入,使边疆少数民族学校的师生也同等享受和内地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教师安心的教,学生舒心的学。

二、构建合理的教育教学制度,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优质软件环境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起步晚,发展慢,水平低,很多学校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只是在跟踪、模仿发达地区或先进学校的做法,往往造成“水土不服”等现象。而为了追求教学质量,不断反复的学、弃、再学、再弃,使多数模仿“画了皮,但没有摸到骨头”,最后造成教育教学的疲惫,教师机械照搬,学生机械接受。而改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目前的教育软环境,就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改革。

(一)学校要建立长远的实施机制,不能“朝令夕改”

每一所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结合从先进地区的学校所取得“经”,建立各学校关于教育教学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要长效,既有先进学校的精华,也有自身的特色,符合边疆教育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易操作。

(二)构建有效的评价机制,树立师生荣誉自信

学校管理制度以人为本,制定教师评价办法,激励教师立足岗位求发展,超越自我求创新,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学校及时收集管理档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应彻底根除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学生分数评定教师的优劣”的错误标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水平,形成新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除改革评价制度之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年终考核时,需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老师,使老师在激励性评价中得到了肯定,获得了创新的信心和勇气。这样才能大大启发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教育教学结出了累累硕果。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在成长中体现成长的喜悦,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励性的有效评价,为边疆少数民族学生铺垫一条自信成长之路。成长记录袋能显示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点滴进步和成长足迹,它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除积极改进评价方法外,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评价语言(课堂评价语言、作业评价语言及各项活动的评价语言等)语言性评价,富有激励和挑战性,以鼓励性、启发性、人文化的语言。边疆少数民族学校的管理机制要以人为本,注重对师生激励促使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及领导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关系越来越融洽,越来越和谐。

加强家庭、社会对教育教与学的重视,提升师生地位自信 

现当前,不仅仅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发达地区也频频出现“读书无用论”,特别是极个别教师队伍中的坏分子的极端做法使得家庭、社会对教师不断贬低,教师地位日益下降,但这仅仅是个别,不能以偏概全,绝大多数教师都具有满满正能量,但这也需要家庭、社会等环境的激发。所以不仅提升教师“利”更要提升教师的“名”。

家庭、社会要积极参与、引导学生的教育,不能使教育功名化。上学读书的目的不是简单找工作、赚钱、养家,而是一个自我提升、升华的历练,更是一份光荣、自豪的使命。

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风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应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在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上下功夫,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努力办好与发达地区平等的教育,为实现不断跨越提供精神动力、打牢文化根基。

5f5095c3abe79_html_a7f2c80b1db8369.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