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物教学认识,完善生物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2

加强生物教学认识,完善生物教学方法

李婷婷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华侨中学 514100

摘要:初中生物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该学科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形成基础的生命观念,使学生对自然界的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同时,由于生物学科知识的特性,通过对其的探究学习过程,也能实现对学生相关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而对于生物的学习来说,教师能否实施有效化的教学,就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所以为了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就需要能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有效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研究   一、诱发思维动机   把抽象的问题情趣化、形象化,容易将学生引入思维状态,降低学生思维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情境就是诱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教师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及媒体等教学用具,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典型的生物现象,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有所感悟的境界。一般情况下学生思维动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有效地利用外因促进内因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中的思维兴趣和动机,按照中学生好奇、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以新颖、生动、有效的典型材料及与其相关的知识背景作为思维的起点,为他们的思维提供必要支持,就可以顺利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并让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状态。例如: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给学生介绍有关克隆方面的知识,播放克隆羊多莉和它妈妈的精彩片段或图片,学生观看后可活跃其思维,统一思维的方向,促进它们的各抒己见和思维交流。   二、加强思维引导    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很大程度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语言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思维能力的好坏,因此教学时提出的教学问题,思维的起点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使学生的观察能促进有效的思维,使学生的探索和发现具有坚实的基础,并容易激发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实现学习经验的共享,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培养表达能力。例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学时可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的问题:“为什么到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蚊蝇就多了起来?”“使用的面粉,时间长了为什么会长出“肉虫子”?“肉虫子又是怎样变成蛾子的?”问题提出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各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到一定程度而希望老师裁决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把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向深入,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任务是引导思维提供支持,当学生的思维达到“顶峰”而产生迷茫时,可让学生观看精心准备的有关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录像,进行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学生将已有的经验与影像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最后通过教师的帮助或指导总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饲养家蚕和某种昆虫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观察生物的生殖和发展过程,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重视个性差异   新课程指出:“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所以要克服传统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现象,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学习个性,允许学生思维出错,宽容思维缺陷,鼓励异端思维,创建求同存异的氛围。对优秀学生鼓励先行一步,提出思维方向或基本思路,指导他们自学;对于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要在思维上架桥铺路,思维细节上帮助引导,思维亮点多加鼓励。例如学习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可设计这些问题:“为提高大棚内蔬菜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有些人养花总喜欢把花放在室内,这样对花的生长及室内空气有什么影响?”很多人喜欢清晨在树林中锻炼,你认为这样的方法科学吗?”这些开放性问题可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   四、创新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提出问题的立足点要建立在学生学习状态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实践活动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为基础,向学生提供从事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主动探索的基础,不再存在太大的思维障碍,避免纯理论的灌输。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先让学生回忆和描述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例,接着教师引导到白居易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多层次多方位地理解所学知识,增强学习能力。最后按教材内容分组进行小实验。将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动手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五、用活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唯一解释者和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者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利用好教材,认真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需要对一些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学习《预防传染病》内容时,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肺炎的最新报道,并播放肺炎的宣传短片,使学生对肺炎的危害及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后的三个基本环节有深刻的认识。另外也可结合近年来发生过的“非典”和“禽流感”,与学生共同讨论疫情的预防以及我国在“非典”疫苗研制方面的新进展。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理解名词和概念就会轻而易举,事半功倍。生物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会学生解决课本中的问题,而是能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进行科学的思考,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要能做出改变。教师要能结合课改理念,实现理念革新;联系教学实际,选择有效方法;重视实验探究,发展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小东.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J].甘肃教育,2017(08):67. [2]郝爱书.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创新教学方法初探[J].学周刊,2017(09):127-128.

[3]叶付粥.谈初中生物如何实现课堂高效教学[J].学周刊,2017(3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