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围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2

种植体周围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李植 邢少华

河北省深州市医院 河北 深州 053800

摘要:目前,科技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随着种植体材料和种植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的牙种植体均可获得良好的骨结合,骨支持种植牙冠承受咬合压力;但种植体如何在口腔内长期行使功能值得关注,其中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是影响种植义齿远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种植体周围病的研究进行一综述,详细对种植体周围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种植医生预防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种植体周围病;危险因素;牙种植体

引言

目前,种植体修复缺损牙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成为牙缺失修复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种植体成功率的不断提高,各种危险因素也会导致牙周炎和种植体周围感染的发生。实验表明,种植体黏膜炎是导致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危险因素,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可能会导致种植失败。有关论述种植体周围感染危险因素的文献并不多,故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有利于降低种植体周围感染发病率,提高植入种植体后的成功率尤为重要。本研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种植体周围维护等问题作一综述。

1病因

1.1微生物

正常人口腔包含粘膜组织、临床牙体表面、龈沟、舌体、唾液腺体等诸多小环境,共同组成口腔大环境,微生物作为小环境的重要部分,随着咀嚼、吞咽、说话等运动不断在各小环境交换、定植、繁殖、消亡。普遍认为,种植体周围炎与牙周炎相类似,小环境中微生物生态的失衡是重要病因之一。1)健康种植体周的微生物口腔内无天然牙颌患者,邻近软组织的菌群是种植体周细菌主要来源;而存有天然牙患者,余留牙的菌群则更容易定植在种植体周围。跟踪研究发现,菌斑生物膜很快定植在新植入种植体周围,G+兼性球菌为主要构成部分,比例为80%;植入6个月后菌群构成无明显改变;第2年种植体周龈沟液采样培养结果50%以上是兼性球菌,17%为兼性杆菌,G-厌氧杆菌占7%;植入后第3、4、5年的采样培养结果表明,菌群构成无明显时间依赖性或牙位特异性。对10位患者的健康牙和健康种植体周采样进行DNA杂交,18种检测指标在两者中都均为阳性。采用PCR⁃DGGE技术,发现健康种植体龈沟液内细菌与附近的健康天然牙周围龈下群落相似,主要由月牙形单胞菌属、普雷沃氏菌属、韦容球菌属、链球菌属、梭菌属等厌氧菌属组成。2)种植体周围炎的微生物普遍认为牙周炎与种植体周围炎具有密切相关性。过往认为种植体周围炎菌群结构与慢性牙周炎相类似,关于种植体周围炎微生物检出的报道,得出了种植体周围炎是种复杂的混合性厌氧菌感染,菌群构成与牙周炎龈下菌群相似。在兔子动物实验诱导种植体周围炎的微生物动态分析中,再次确认种植体周围炎菌群变化的特征之一是牙周炎龈下致病优势菌富集。

1.2种植体周围炎的流行病学

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对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可出现在种植治疗后的不同时间;在一项长达8.4年的临床随访研究中,具有高达47.1%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有学者对纳入标准的23篇文献进行系统回顾研究,结果显示进行种植治疗5~10年后每5例患者和10颗种植体中有1颗种植体会出现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植入后有40%的骨吸收是由于种植体周围炎导致;以上这些数据反映了种植体周围炎不同的发生率,可能是因为对于种植体周围炎的具体诊断标准或建立的基线数据指标等不一致导致其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其较高的发生率足以引起我们重视;同时,随着我国近年来口腔种植的大力发展,口腔种植行业大量的种植体植入数及国人口腔保健意识稍欠缺的情况下,临床上的实际情况可能会高于以上这些数据。

2医源性因素

医源性因素也是导致种植体周围病的病因之一,如种植三维位置欠佳、种植义齿的设计不合理、外科手术创伤、修复体边缘不密合、修复体形态不佳、粘接剂残留等也是引起种植体周围病的重要因素。应该确立种植义齿是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治疗理念,理论上来说,对于一个种植位点,只有一个最理想的三维位置;理想的种植体植入位点能获得良好的修复体形态及咬合关系;修复体密合性不佳、抛光不够、外形不佳及修复部件松动等均会导致种植体周黏膜炎的发生;粘接固位的一个局限性因素是无法保证粘接剂的全部清除。有研究报道,当基台与修复体粘接边缘低于龈缘下2mm时,粘接剂会很难被完全清除,将会带来更多的生物学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选择树脂型粘接剂时,其残留的单体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损伤,从而加快种植体周软组织感染。目前对于种植体周围病与咬合过载、角化牙龈、冷却不足、挤压性骨坏死的相关性尚不明确。

3药物治疗

单纯的机械清创很难做到有效彻底清创,临床上往往需要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以达到维持治疗效果。常用的药物包括洗必泰、米诺环素、强力霉素、甲硝唑等。洗必泰的应用广泛,但在使用方式上需要以缓释制剂方式才能获得一定效果,将洗必泰与可降解基质MatrixC复合成PerioC后,作空白对照,在77颗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上观察6个月,发现实验组的探诊深度显著改善,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同时也有相关学者认为洗必泰的抑菌效果良好,但较难获得明显临床效果。强力霉素对于放线菌较为敏感,可吸收纳米微球形式作为可控的缓释制剂,应用强力霉素,经过15个月的连续观察临床PD减少,出血和溢脓情况改善。

4非手术治疗

机械清创术是用手工刮治、喷砂、超声洁治、激光等方法去除种植体表面的菌斑和牙石。单独使用机械治疗不能完全去除种植体周围感染,因此机械清创术与药物联合应用方可有效控制种植体周围炎的症状,维持治疗效果。有学者对种植体周围有显著骨吸收和牙周袋深度>5mm的9例患者进行了抗菌治疗研究。治疗包括机械清创术,牙周袋>3mm的用0.5%洗必大冲洗和应用抗厌氧菌特效药的全身治疗(奥硝唑1000mg,连续10d),治疗后出血立刻减少。2年以后的观察表明,软组织正常,牙周袋消失,治疗后微生物参数在质和量上迅速发生显著改变。

结语

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将会直接影响种植义齿的长期稳定,目前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仍然没有疗效获得充分肯定的方法,应对其病因及危险因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重在预防,做到防微杜渐。术前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对患者全身及口腔状况进行详细评估,制定合理的种植治疗方案;种植治疗周期内种植体应获得良好的三维位置,严格遵循外科手术原则,精良的修复体制作等;术后应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维护,定期复查进行专业维护。本文仅对种植体周围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广大种植医生预防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综述范倩倩,审校柳忠豪.种植体周围炎治疗及重新骨结合的研究[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3,18(4):210-215.

[2]张志,王蕊,王梦醒,等.种植体周围炎与吸烟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4(2):129-131.

[3]吴昊,刘洪臣,鄂玲玲,等.种植体周围炎对颌骨成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2):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