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公共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BIM技术在公共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黄江涛

身份证号: 13018219861009**** 071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各行各业都趋近于信息化,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当前建筑工程的规模及数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机电工程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能够确保其施工质量,提升其施工效率,当前大部分建筑公司都将BIM技术应用于公共建筑机电工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基于此,本文就当前BIM技术使用较为广泛的核心建模软件进行概述,并分析BIM技术在公共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机电工程;公共建筑;

引言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出了自身的作用与价值,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BIM技术主要是一种将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作为载体的新型高科技技术,该技术已经在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应用。在公共建筑的机电安装工程中合理采用BIM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最终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1]

1公共建筑的特点以及功能空间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在活动方式、建筑空间以及容量等方面的要求上,相比其他建筑区别很大,而这些方面也充分了体现了大型公共建筑所特有的功能。大型公共建筑的类型不同,对于空间的使用性质就不一样,从大型公共建筑的功能上来讲,其内部空间会分成主、次以及交通部分。其中,主体在空间功能上是最主要的,该功能空间就是生活、工作所用的房间。次要部分的空间功能主要是指公共建筑辅助的功能,例如,建筑内的卫生间,水泵房,空调机房等。交通联系部分的功能空间,例如门厅,楼梯间等等。公共建筑的功能相对是复杂的,在他的空间利用方面,需要做到合理的功能分区,把空间的布局充分地利用,把空间的结构和设置合理地应用[2]

2BIM技术

在公共建筑机电设备安装项目工程中采用BIM技术,主要就是因为该技术具有智能性、协调性、可视性以及模拟性等多种优势。首先,BIM技术能够利用自身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功能,根据实际建筑工程信息建立建筑模型,将建筑信息以三维可视化的模型呈现出来,使工程设计者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建筑工程的特点与具体构造,并将此作为依据,完成工程设计,从而使设计内容能够与工程的实际情况更加匹配。其次,公共建筑中的机电安装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化、系统化的施工过程,涉及多个不同的施工部门与管理部门。最后,BIM技术能够对整个机电安装过程进行全面的模拟,比如,在实际施工前,对施工进度、流程以及预期效果进行模拟,从而选取最优设计方案。与此同时,进行施工设计时,利用BIM技术的模拟性特点,能够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及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强化对施工成本、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3BIM技术在公共建筑安装工程中的应用[3]

3.1模型建立

按照二维施工图的设计制作出BIM三维模型。从设计阶段进行BIM模型的制作,在施工阶段不用重新建模,通过软件直接将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导入即可。BIM模型的建立,一定要与施工工艺要求相符合,按照建筑、结构、机电不同的专业,建立不同的模型,建立模型使用的分布式建模和数据集中管理的模式,在达到规定的标准后,再把模型构建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完善的整理。

3.2碰撞检查与管线综合

公共建筑安装工程包括很多的方面,设计完成后就要对管线进行综合处理,首先要根据设计图对管线整体结构进行分析,还要把管线碰撞的地方标注出来,同时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调整管线。通过BIM技术处理碰撞检查以及管线的综合排布工作:首先要利用BIM软件建立通风、防排烟、照明、空调、给排水等各系统的三维模型,并且把相关的信息传输到模型中,将所有的系统模型做好,对安装工程中每一环节的管线进行叠加,然后进行碰撞位置的检查,检查出有碰撞的位置,需把检查报告导出,根据每个碰撞位置的数据,将管线连接到碰撞点标注出来,并利用科学的手段将碰撞的管线进行调整,对其结构进行优化,然后对管线的进行最合理的综合排布;另外根据报告进行管线调整与优化过程中,对于施工工序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3.3预留预埋

在大型公共建筑安装工程中,一定要做好预留预埋的工作,这项工作也是后期安装管件以及设备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如果预留的孔洞大小与要求的不一致,或是预埋管的位置出现偏差,就必须返工重做,会直接影响后期施工的进度,而且对整体结构的受力情况也会造成一定影响。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特点,在安装前,对预留预埋操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同一个模型中,体现不同专业,给人一种在视觉上的直观模型。针对建筑结构中预留预埋的施工环节要求,通过BIM技术的使用,可建立相关结构的三维模型,从各个角度将隐藏结构的信息展示出来,这样施工人员就可对预留预埋点进行精准的定位,对于孔洞的位置、大小等都能够与工程的要求相一致,把预留孔洞做好统计,做出表格形式方便查找。

3.4漫游检查

对设备机房进行漫游,针对循环水泵、管道、冷热源等设备合理的进行布置,这样设备在进场后方便安装,有利于竣工后的运营管理;还要检查管线密集的地方,对其位置以及间距要做出合理的调整,在符合标准高度的基础上,对吊顶空间进行合理的压缩。

3.5管件预制

将安装工程施工过程输入到BIM模型中时,要不断调整管件的管材、壁厚等信息,一直调整到与现场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将类型、长度、壁厚等管道的信息从BIM模型中导出,制成管道预制加工图,并通过数字化自动控制机床对图纸进行数字化加工,该机床有自动识别功能,所以操作起来较为便捷,该环节完成后送至现场进行安装。大型公共建筑安装工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利用管道预制加工,以此来确保施工的质量以及进度:针对预制管件现场安装操作,利用BIM,三维信息模型进行可视化指导;针对安装工程所用的管道,都是经过工厂按照标准进行预制,等加工完成后,把预制管段送到安装现场直接拼装焊接即可,这样施工时间得到了有效的节约;管道预制加工技术通过BIM模型,对管段的壁厚、长度、管材等信息准确地分析并传输到模型中,这样在工程使用时,建筑材料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施工成本也有所降低。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BIM技术应用到公共建筑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能够实现动态化的监督与管理,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进度、造价的控制,可以提高施工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总价。强化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完整性和及时性,进行数据分析,并把结果应用到项目中,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从而有效提高机电设备安装的效果。通过BIM技术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实现机电工程数字化,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为数字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郭顺祥.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7,46(6):42-45.

[2]何志刚.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53(07):80.

[3]李长城.BIM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9(6):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