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劳结成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进程随之加快,建设工程的数量也在逐步提升。在建设工程项目落实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本文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阐述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建设工程具有施工内容复杂、耗时长、要求高等特点,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施工主体因素、外界因素等等。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论是气象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发生变化,还是规划设计等主体因素发生变化,都可能造成工程拖延、质量下降等问题,同时也会对工程建设成本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为了保障项目的质量和施工效率,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尤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亟待改进和更新。

  1.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概述

传统管理模式为设计-招标-建造方式整合在一起的管理模式,即常说的DBB管理模式,是一种国际通用模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该管理模式逐渐被淘汰,我国开始采用新的管理模式,但很多模式都以DBB模式为基础,包括工程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等[1]。在该模式下,工程设计人员、融资渠道、工程监理人员、业主代表、总承包商和业主都保持着合同关系,监理人员与总承包商则与业主代表为协调关系。总承包商还会进一步和分承包商、供应商签订合同。该管理模式有明确的优点,即模式成熟,不论是管理方法,还是管理程序,都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使用经验,可以得心应手的使用。此外,业主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咨询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即可落实监控工作,可以保障监控的有效性。同时采用的合同文本具有标准性的特点,对合同管理、风险管理等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但同样的,该模式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顺序进行施工,导致项目周期较长。设计机构和承包商之间并没有建立直接关系,由于设计师和咨询工程师都缺少实际施工的经验,所以会对工程成本造成一定影响,可能出现图纸变动、合同争议等问题。不仅如此,承包方式也不够灵活,业主无法对分包商和供应商进行管理和控制。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对成本问题考虑的并不全面,进而经常出现超预算等情况,影响工程整体效益。

  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 质量管理

在质量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不够全面,大部分情况下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少创新性。随着建设行业的发展,经营模式在不断更新,但管理方法的更新却相对缓慢,管理依旧处在半封闭的状态下,监督体系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其次,在市场准入方面,管理问题也比较明显,准入制度相对宽松,造成很多施工单位的能力、水平与要求并不相符,甚至存在一些贪污腐败的违规行为,进而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1. 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也是项目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其可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然而,在很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并不重视进度管理,所以没有采取有效的规划措施,各个环节的落实也不够完善,进而出现工期延误等问题。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单位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沟通,且监管工作不够完善健全,进而导致工程延误,没有按照工期要求完成施工。

  1. 资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项目管理中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部分,许多企业并没有采取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规章制度也有待健全,普遍存在团队意识薄弱、人才匮乏、工作不积极等问题。在设备材料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安全意识,进而导致管理工作质量不高,往往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导致运行负荷增加,严重影响设备材料的使用寿命,甚至引发各类安全事故。

  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改进创新

  1. 项目管理模式改进措施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首先,要加强质量管理,从安全、成本等多个角度入手,既要保障工程的质量,还要保障工程的效益。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各项规范要求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要提升准入要求,保障施工单位的能力、资质符合要求;其次,要加强进度管理,避免超工期等问题的出现。管理人员要与各个部门、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施工的具体情况,然后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部署。针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以及影响工程建设的各项因素,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建立相应的处理预案,降低意外变故对工程进度的影响;最后,加强资管管理。一方面,要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从材料和设备管理的方向入手,提升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率[2]。另一方面,要优化合同管理体制,了解市场发展趋势,加大法律监管力度,杜绝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合同双方关系平等、合同内容有效履行。

  1. CM管理模式

CM管理模式也可以被称作阶段法波方式,该模式采用部分进行的方式。在该模式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进行有效的分解,并不是由单一的单位承包,而分为多个分包,然后根据先后顺序开始招标,进而确保设计、招标、施工三个环节的顺利衔接,可以快速进入施工环节,极大的提升了管理效率。相较于传统模式,该模式在缩短工期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有助于控制投资风险,进而更早获得收益。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施工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设计的同时进行招标和施工,基本不会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不仅如此,业主可以对建筑师、工程师进行自由自主的选择,招标前就对工程范围、建设原则等进行确定,确保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当然,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即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会提升承包费用[3]。因为采用分阶段进行的方式,所以项目总成本没有明确之前,需要较大的投入。简单来说,就是该管理模式会消耗较高的成本,需要慎重选择。

  1. BOT管理模式

BOT管理模式即建造-运营-移交组合管理模式,该模式最早出现在80年代,依靠死人资本建设基础设施,可以说是一种融资模式,也可以说是项目管理方式。该模式的有点为政府会给项目管理公司发出特许经营权,市场机构可以筹集资金,也可以对专业项目进行经营,进而使分散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从承包商的角度来看,该模式下需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做好基础设计,并且与贷款方进行有效的协商,保障各个环节无误之后在进行融资。政府可以为项目实施提供支持,可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建设和完工。同时,该模式也有明显的缺点,即其涉及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调查、磋商等工作耗时较长,会导致工期延长。从投资方和贷款人的角度来看,该模式具有较大的风险。此外,其缺少灵活性,政府在项目控制中发挥出的作用较小。所以,在选择该管理模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项条件,确保其符合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需要采取有效的项目管理措施。传统的项目管理措施已经逐渐被时代淘汰,需要针对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管理模式的改进和更新。CM、BOT等都是比较常用的管理模式,选择时要从优势、劣势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确保管理模式符合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1]尹伟.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调整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9,017(002):351-351.

[2]潘熙.低碳理念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建设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17):3769.

[3]邓凯.国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建设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2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