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中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

李新发

云南省腾冲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679118

摘要:院校与企业合作是中职学校办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职业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所在。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政府、学校、企业积极地推动了校企合作的进程,但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效率并不高,参与度也有待提升。这样可以让中职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更好的服务,采取产教融合的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更好的实现企业和学校的高效合作,互惠共赢。

关键词:中职院校;产教融合;问题与对策

全效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以服务为主,并以学生的就业为方向,实现更加科学化的学校和企业合作方式,这也是推动我国中职教育高速发展的重要方法。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融合不能够更深层次的进行,人才的培养也出现了许多脱节的现象,导致产教融合并没有作出有效的突破。

一、当前中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资金投入,设备陈旧落后

当前的中职学校以输出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这是与其他类型学校的本质区别。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是为了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技能人才。在日常教学中,除了理论技术的教学,让学生实习也是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环节之一。学生通过实习课程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互结合。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仪器,而这些设备和仪器必须符合当前社会市场的需求,设备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虽然当前的中职学校,学生实践条件有所改观,但仍然受到资金因素的掣肘,所使用的设备并不够先进。并且设备数量也无法满足所有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资金投入限制了中职教育的发展。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二)并未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作用,缺乏教育动力

一情况下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发展过程中以营利为目标,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发展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经营自己。而有些时候企业并不看好与中职院校合作,认为这样会损失自己的利益,并且企业会认为自己参与了中职教育的发展会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产生的收益却并不理想。对于校企合作存在的认知上的差异,直接使得校企合作缺乏约束力。对于企业来说,并没有企业要参与中职教育的相关规定,也缺少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制度奖励等,因此企业并不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收益。这就使得企业与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出现消极态度,甚至极为抵触,这就使得校企合作,成为校方的美好愿望。也是企业与学校合作缺少动力的主要因素。在合作过程中,企业成本有所提升,还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如,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事故企业需要承担相关责任,再加上学生并不熟练,很难确保产品质量等。

(三)学校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并不高

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学校缺乏比较专业的教师。因此,使得专业设置,学生培养方法课程,教学过程等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在合作过程中并不能够制定规范化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一般情况下,学校方面对于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相对欠缺,没有对企业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同时,还有一部分专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针对性,并没有与企业有效联系,实现企业岗位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以及技能,并不符合企业的生产需求。有一部分毕业生并不能够满足顶岗实习的要求,从当前的校企合作,我们不难发现企业接受实习生只停留在表面层次,学校和企业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

二、中职院校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出注重中职教育的良好氛围

部分时候在人们的观念中,中职教育就是对落榜生的教育,认为中职院校条件并不理想,学生很少学习文化课程。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就业存在困难,许多具有更高学历的学生都难以找到工作,更何况是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产教融合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新契机,为了能够让中职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效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出注重中职教育的相应氛围。扩宽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途径,让中职教育的特色更加突出,从而提升毕业生的质量,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构建相对完善的校企合作规章制度

为了让中职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职业教育法规制度,实现从职业教育的办学方法主体等层面的有效界定。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制定,理清企业所要承担的教育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合作。将中职教育逐渐变化成为企业培养人才的行为,而并不是外在的负担。这样就不会带给企业太大的压力,同时要提升企业对于中职教育的积极性,逐渐转变企业的理念,调动企业的主动性。相关部门也应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向,有效地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并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本地区经济的有效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注重学校和企业的主体性,并以行业协会作为中间媒介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新机制,有效实现产教融合,从而提高中职教育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有效服务的能力。

(三)不断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在实现中职学校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应以企业为依托,构建企业与学校共用的生产型学生实训基地。企业方面需要给学生提供实习的空间相应的管理人员以及相应的实践条件,并且将实训项目规入到职业教育建设项目的实际规划当中,并且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同投入。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要求和发展方向,为学生构建生产实训的基地。在此过程中,企业和学校方面需要共同合作,为学生制定更加科学的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巧。并且将学生集中到生产实训基地当中,引导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进行有效实训,参与企业生产。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学校方面可以组织学校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让企业的师傅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在必要时可以组织技能交流会,让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之间进行有效地交流,让学校能够更好地掌握当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需求,从而更好地规划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则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专业能力可以与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有效衔接。让学生可以更多的了解企业的环境知道实训条件,为学生以后步入企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在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产教融合是至关重要的,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通过产教融合更好地突出中职教育的特色和教育亮点。这也是解决中职学生毕业就业难的一个有效方法,产教融合能够迅速并且可持续性的培养出更好的,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玮琪. 中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D].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