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小学高 年级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浅谈 小学高 年级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彭胜生

万载县罗城镇小浒小学 336112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纵观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也难以获得有效的提升与发展。对此,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探索,并立足于此提出了具体的有效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小学阶段正确的道德引导和法制教育,能够让学生以更加健康和合理的方式来认知这个社会。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应关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合理性,进而构建高效课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多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没有真正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过于看重“黑板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文化知识,没有享受到主动学习知识的权利,也未能体会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乐趣,这逐渐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接受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一般采用较为被动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上的内容陈列在黑板上,不关注学生是否接受了文化知识,也没有关注到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是单纯地讲解完文化知识内容。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

应试教学一直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最主要的因素,其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接受与掌握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只要学生成绩提高了,便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却不知道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想取得良好的成绩,却没有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真正教学意义,亦没有把道德与法治文化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只是营造出一种学习假象,没有真正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文化内涵。同时,小学教师还认为道德与法治就是一门副科,并不属于三大主科,在学习上可有可无,并没有真正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这只是一个教学的内容,却不是教学的必要内容,进而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 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媒体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通常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媒体情境,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其思维发展,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学会拒绝》一课时,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微课程。在本次教学中,各个环节循序渐进。先是利用“糖果实验”的故事,引出“学会拒绝”的教学主题。糖果实验是指斯坦福大学做的实验,让孩子们独自待在房间,给他们一颗糖果,在实验者离开的时间段内,孩子们可以选择吃或不吃掉糖果,如果能等到实验者回来,将得到额外的糖果奖励,并且孩子们按响铃挡,实验者将立马回来,但结果是大部分学生都未能经得住诱惑。随后,笔者一张图表,图表中列举了一些不良的诱惑,比如吸烟、喝酒、吸毒、网络游戏等,并且明确讲解了拒绝这些诱惑的具体原因,用于警示学生。笔者又展示了一系列有关拒绝的图片资料,为学生进行实际的测试,并且教导学生拒绝的方式和态度,进行总结。学生都观看得十分认真,在结束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互相交流感想,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

2、启动微课教学,拓展学习空间

微课指的是“微型视频网课”,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其使用简便、时长短、资源丰富,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媒体观看,打破了课堂的封闭性。并且微课的教学重点突出,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教师进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生动呈现实际案例的功能,将部分村镇投票选举的过程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对投票选举的背景、基本流程和现实意义进行探究,进而正确认识到公民权利的内涵,并在今后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养成维护自身权利、保障自身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的法治意识。通过将实例引入到微课教学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社会最为基本的法治规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大有裨益。

3、应用网络助学,提升课堂效率

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教学资源库,而教材的教学资源有限,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助学,在网络上搜索需要的教学资料、案例,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多元文化,多样魅力》一课时,教材文本中涉及很多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学生在生活中没有亲自参观过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此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神秘的原始森林、壮美的山脉峰峦、广阔的沙漠戈壁和幽深的峡谷海湾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的图片及视频,将这些自然环境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此外,教师在互联网上搜索地图,让学生认识我们国家的“左邻右舍”。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感兴趣的地方,教师利用网络搜索该国的自然环境、文化生活、地理条件、风俗习惯,供学生了解学习。随后,教师让学生填写表格,根据刚才所了解到的邻国特点,填写其基本情况和特征,并且给它取一个贴切的别名。教师又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与邻国之间,在经济、文化、贸易、科技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体会到与邻国之间和睦相处十分重要,有利于共同发展,我国与周边国家要合作交流、互相尊重。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参观邻国”的活动,学生依据从互联网上搜集的资料,扮演各个国家人民的学生互相访问“邻国”、互相接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1. 结语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积极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真正传授给学生,以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强化他们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优良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玉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浅谈[J].文渊(高中版),2018,(12):648.

[2]高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性探究[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12):23.